第684章 天下大同(1 / 2)

大周土地公 孤舟牧云 1414 字 5个月前

一万功德不算少了。

对于寻常精怪或者鬼物,一万功德绝对是它们毕生追求的“小目标”。

可岳川不一样。

他需要的功德太多了。

尤其是给小庙或者神像开光。

一万功德,刚好够一次开光所需。

只是……

“庙呢?说好的给我建个庙呢?”

岳川无奈的叹了口气,继续今天的讲道。

约定的十日讲道,今天是第九天。

临近尾声,来的人更多了。

刚开始时候,人们席地而坐,前后左右还有明显的空隙。

而现在,人们紧紧贴在一起,腿都伸展不开。

岳川抬头看了一眼,差点笑出声来。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群众的智慧也是无穷的。

琅琊人发挥才智,现学现用。

岳川讲道时说“崛起”的意义,还有立体农业的发展。

琅琊的百姓就用竹子和木板搭建起立体的架子。

人坐在架子上面。

原本只能坐一个人的空地,现在能坐两个人,甚至三个人。

一眼望过去,这种架子比比皆是。

架子高低相同、尺寸一致,能够彼此拼接,变成更大的架子,承载更多的人。

现在能够坐人,以后还能在上面铺土,搞种植。

岳川用手指着那些架子,呵呵笑着说:“不错!很不错!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最直观的崛起!院子里的土地有限,无法向四周开拓。”

“进来的人越多,每个人占有的土地就越少,到最后大家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可如果崛起,这里能够容纳的人几乎是无限的。”

“所以,我们在开拓的同时,还要牢记崛起的意义,不断突破上限,进入更高的层次。”

架子上的人纷纷向岳川拱手叩拜,“多谢圣人指点,我们不过是遵从圣人指示。”

其他人也纷纷拱手叩拜,表示“我悟了”。

岳川向众人回礼,随即开始今日的讲道。

“当今天下,诸国林立,各国文字不同、语言不通、政令不一,大家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众人迷茫。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更多的是挠头。

于是岳川用姜国话重复了一遍,“怎么样?虽然有点不一样,但大致还能听懂,是不是?”

众人点头。

姜国和齐国邻近,语言本就同出一源,虽然带点口音,但影响不大。

岳川笑了笑,又用晋国话重复一遍。

然后,岳川又用蜀地的语言、吴地的语言、伊犁的语言各自说了一遍。

有人拱手回答道:“圣人,各国虽然语言文字不同,但我等众生不离琅琊,也用不到其他国家的文字和语言吧?”

也有人说道:“圣人之前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一辈子不出琅琊,如何领略万里河山,又如何温养崛起之心、崛起之志?”

葛氏众人理解更深。

他们在琅琊推广“书联”,没有问题,在齐国境内推广“书联”也没有问题。

但是出了齐国,问题就来了。

语言、文字不通。

事关“书联”未来,葛氏等人不得不慎重,于是连忙发问。

“圣人啊,以您之见,该如何解决语言不通、文字不同的问题呢?”

岳川笑了笑,“字同形、书同文、言同音、行同伦!此为孔先生所言大同!”

一句话,震得葛氏等人双眼圆睁,嘴巴大张。

他们一直在完善“书联”的规则和纲领。

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现在终于明白,“书联”缺少的就是“大同”。

如果没有“大同”,书联即便壮大了,遍及全天下,也不过是重演诸国林立。

但是有了“大同”,书联就是一个整体。

最重要的,圣人给出了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阶段目标。

首先是字同形,这个很好解决。

寻常百姓无书可读,都是文盲,传授他们什么文字,他们就接受什么文字。

字同形很好解决!

书同文也不难!

当今天下诸国都有“借用”文字的习惯,比如其他国家某个字很不错,自己借过来。

文字还是那个字,但字的意思截然不同,两者之间毫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