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一族不屑与之为伍的三秦之地的流民。</P>
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的与陇西李氏一族的抗争,并没有被彻底消灭。</P>
相反,他们已经在暗地里形成了一支,规模不低于十万人的破军。</P>
这些人手里都有铁器。</P>
比起南河府那一帮成立时间不足一个月的义军。</P>
破军与府军和关军们的战斗经验也更为丰富。</P>
就在不久前。</P>
破军首领就收到了,隔壁南河府以及全国境内大小十多股农民起义的消息。</P>
义军们杀官员,开仓放粮的行为,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P>
破军之前一直被李氏以及其他地主武装追着打,很是憋屈。</P>
这一回,破军首领决定同隔壁的义军好好学习学习。</P>
让两位押解头目们担心的,被拦路抢劫和动辄杀害押解官差的事故,并没有在安西府一带发生。</P>
关中平原的官道宽敞又平缓,沿路六十里必有驿站。</P>
流放队伍也从日行五十里增加到了六十里。</P>
此时,时间已到了夏历九月。</P>
天高云淡,清朗澄澈。</P>
暑热渐渐散去,气温由三十度以上,慢慢递减到二十多度。</P>
雨水也渐渐地多了起来,时不时来上一场。</P>
官道两旁的稻田金黄一片。</P>
该秋收了。</P>
但,一眼看不到边的稻田里,竟然看不到收割的农人。</P>
曾经的地主.左氏族人表示不理解:</P>
“这秦川的农民怎生到了秋收还不积极?早日归仓不是就能早日吃上新粮么?现在的粮价都涨成甚么样了!”</P>
“潼关县的那个村长老汉不是说过么?关中的大部分耕田都是陇西李氏以及他们门下、姻亲的!”</P>
“谁家地主的田庄里没有佃农和长工啊?难道这些人辛辛苦苦一年,都到了收获季节还任由稻谷掉在田里?”</P>
“再下几场雨,田里的谷子可不得长芽了哦!”</P>
“糟践粮食,可是要得天谴的......”</P>
一众人走累了,就站在官道上,对着大地主家的田庄指指点点。</P>
他们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一大片稻田的佃农和长工们,最近几日刚投奔了破军。</P>
一时半会儿,整个县城都找不到赋闲在家的劳动力。</P>
眼看着稻子就要烂在田里,田庄管事们急得头发丝都要冒烟了。</P>
大管事们对着大小庄头们喷火:</P>
“甚?一个庄子的佃农都跑了?”</P>
“长工呢?几十个庄子,难道还找不到几百个收稻谷的长工?把工钱给足,给够!”</P>
“真是反了天了!居然还想分走六成的稻子!把他们的话事人给我喊来......”</P>
佃农们仿佛都吃了秤砣铁了心,不同意他们的分配方案,他们就不答应收稻。</P>
长工和短工更离谱,开口就要拿一亩地三成的粮食做工钱。</P>
且对方油盐不进,不给庄子里的管事们半点谈判的空间。</P>
管事没有这么大的权利,只得将消息层层上报到了陇西李氏家主跟前。</P>
成熟的稻子到了后期,风势一大就会往田里掉落。</P>
更大的隐患还是秋汛。</P>
只要来几场暴雨,这一季都得白搭。</P>
如今,全国粮价哪怕已经超出了去年粮价的五倍,还在增长中。</P>
耽搁一天功夫,就要少收多少石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