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安置蔡邕,红薯收获!(1 / 2)

“见过殿下。”</P>

诸葛亮行礼后,好奇地看了眼旁边的蔡邕。</P>

直觉告诉他,苏言之所以召自己过来,就是因为此人。</P>

“这位是蔡邕,中原人士,才学广博。”</P>

苏言说着,又看向诸葛亮,“此乃北疆王相……”</P>

双方见礼后,苏言道出了召诸葛亮前来的原因,他想让蔡邕作为官学的领头人。</P>

先在北疆设立一最高学府,凡是有才学的年轻人皆可来此经受蔡邕教诲,而且其他部门亦需选拔出色人才填充于内。</P>

待这些人从最高学府里毕业后,便可投身到北疆的各个小型学府中教书育人,这样一来就尽量避免了各地官学教资参差不齐的问题。</P>

不过这样一来,官学一两年内肯定不能铺展开来,生源倒不是问题,流民里不乏吃不上饭的读书人,只要北疆王府将他们安置妥当,劳作之余自然可以来官学学习。</P>

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官学本来就不能一味地加快进度,第一批学生的良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北疆后续的教学质量。</P>

“殿下既有此意,那再好不过。”诸葛亮本来也在为官学的领头人之事头痛,他倒是可以去授课,但事务缠身。</P>

仔细想来,北疆王府的各个文官皆有事做,唯独随军的魏征和郭嘉暂且无事,但也不适合长久担任此职。</P>

而蔡邕的到来,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P>

他昔年游历大乾,早就听过蔡邕的名头,直到这是一位才学广博之辈,在偌大的中原都享誉盛名。</P>

有这样一位大才担任官学的领头人,那些来自中原的流民们,必定会对官学报以期待,招生方面更加容易。</P>

见诸葛亮同意,苏言微微颔首,看向蔡邕,“既如此,就拜托先生了。”</P>

“承蒙殿下不弃,在下定尽职尽责,为北疆教诲出一批出色人才!”蔡邕大喜过望,慌忙拜倒在地。</P>

他都没有想过自己一来北疆,居然会被委任如此重要的职务,昔日在中原教书育人,如今来到北疆还能教书育人,可谓再好不过。</P>

“先生请起。”</P>

苏言扶起蔡邕,两人相视一笑。</P>

商讨完官学之事后,诸葛亮又简单汇报了农部对红薯的种种准备,贾思勰及一众农部官吏纷纷到各地主持红薯收获事宜。</P>

“农部做得不错啊。”</P>

苏言满意地点点头,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农部官员亲身去实践,而非待在官邸里喝着闲茶,整天高谈阔论如何如何。</P>

像这等需要实践的部门,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方能为百姓找到一系列的出路,拿出一系列适合北疆的政策。</P>

“多赖于殿下的红薯,大家的热情很高。”诸葛亮笑了笑。</P>

现如今整个北疆上上下下,何止农部热情高涨。</P>

有了土豆做榜样,所有人对红薯万分期待。</P>

没过几日,贾思勰面见苏言,向他奏报红薯已经可以收获,农部官员已经抵达各地,监督并亲自参与收获。</P>

“既如此传报北疆各地,定于明日收获!”</P>

随着苏言一声令下,北疆全体火速行动起来。</P>

翌日上午。</P>

在北疆文武的拥簇下,苏言来到归化城北三十里外的红薯种植田处。</P>

“参见殿下!”</P>

聚集在此地的百姓们无不神情狂热的拜倒在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