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听韩通这么一说,本以为与周军罢兵止战的机会就在眼前了,不曾想,韩通下一句话就将他的想法,按在地上给磨了个粉碎。
“你回去告诉源满仲,在等待我大周天子与高丽王答复此事期间之内,我们的军事部署不会作出任何改变,让他不必放在心上。”
“这……这怕是不妥吧?”
“不妥?那这和不议也罢。”
使者在来之前,源满仲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就算使出浑身解数,也必须要让大周同意与他议和。头顶源满仲的这项死命令,使者最终不得不同意了韩通的要求。
十日之内,曹彬、潘美得以继续按原计划进军,丝毫没有受到此事的影响。
担当翻译的徐熙,第一次感受到了有无“实力”之间的差距,要是将高丽放在谈判桌的另一头,恐怕都没有上桌的资格。
作为一名高丽将领,徐熙不自然地对大周产生了一丝向往,有机会的话,他还真想去大周看一看。
十天时间,韩通不仅要请示柴宗训的意见,还需要得到高丽王王伷的答复,高丽虽是大周的属国,但这等宣战议和的大事还是得征求一下本国国主的建议。
不过,若是高丽王的意见与柴宗训相左,这说服工作还是要韩通等人去做,他心里还是希望高丽王能稍微识相一点,以柴宗训的意思为主。
源满仲此人的底细,李处耘在其舍弃溟州、退守庆州之时就已经将他摸了个一清二楚。这位日本本土新晋的政治新星,也许正在试图凭借此战巩固他的地位,好实现其个人的政治抱负。
源满仲想要议和的消息传至西京时,瞬间引起了高丽朝臣的一番热议。
“大王,若是能以两地商贸,换取日寇尽数撤出高丽,臣认为可以答应他们的条件。”
荀质考虑的是,高丽因此战已经失去太多,以致民生凋敝,百业待兴。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恢复高丽的社会秩序,其他事情,对于他而言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崔承老的想法就比较谨慎,他认为此战大周出力最多,是否同意议和,还要看大周天子的想法,让高丽王先不必着急答复。
武将这边,以朴良柔为代表,皆是不同意议和,日寇自进入高丽以来,多少高丽士兵死在了他们手里,更是祸延了不少无辜百姓。武将们自然是不愿意这么轻易就与日寇议和,他们坚信凭借高丽自身的实力,足以将日寇赶出高丽国土。
高丽王听着。他的内心深处,也不愿意与日寇议和,单论死在他们手里的高丽王室子弟,王伷就放不下这血海深仇,遑论这议和的条件还需要高丽交出釜山与耽罗。
但崔承老的话在理,现在与日寇对峙在一线的是大周军队,高丽王还是必须得看大周天子的态度行事。
“崔承老言之有理,孤暂先不作答复,看看大周天子意欲何为,再来议决。孤累了,你们都先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