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商行的横空出世,打击确实那些自耕农读书人的产业。让那些自耕农的副业备受打击。
因为有条件读书的基本上都是自耕农,最次家里也有几亩田地,靠着自给自足,勉强温饱,还能供家里男丁读书,因为唯有读书,才能发家致富。
结果也因为四海商行的出世,让这些读书人的收入来源巨减,读书都有些难以为继。
这就是为什么读书人最为仇视四海商行,但是四海商行却也给大明带来巨大的利好,比如盐铁,就说食盐,以前大明的官盐,最便宜的时候是一斤三四文的样子,四海商行的食盐竟然可以卖到一文一斤。
以前官盐好点的是那种粗盐,次一些的却是含土的苦盐,特别难吃,而商行的食盐不光便宜,而且比以前的官盐质量还要好,四海商行卖的全都是细盐,不含杂质,因为四海商行改变了制盐之法。
再说铁,四海商行改善了冶铁之法,还要冶钢之法。以前的大明冶铁都是用木炭,成本高不说,铁的质量还差。
四海商行的四海铁行首先是在京城的西山附近,建了一座钢铁厂,率先开创了用煤炭之火进行冶铁,利用西山煤矿的便利,西厂的钢铁厂产量极高,每年产量就高达一千万斤。仅此一座钢铁厂,就超过了大明以往一年的产量。
不仅如此,王守仁经略的辽东因为在本溪,还有盖州卫都发现了巨大的铁矿山,四海商行又在那里建了两座规模远超西山铁矿的钢铁厂。
整个大明仅凭这三座钢铁厂,每年的钢铁产量就比以前扩大了十倍,一年的铁产量高达一亿斤,钢产量高达一百万斤。
由于这些数据过于庞大,朱佑樘为了计量方便,在斤的后面再次新增了一个计量单位,那就是吨,而且大明原来是十六进制,十六两为一斤,朱佑樘将其该归十两为一斤,一百斤为一吨,所以大明每年的钢铁产量是铁一百万吨每年,钢是一万吨每年。
再加上朱佑樘对民间的钢铁厂完全持开发态度,只需要在工部进行登记注册,按照规定纳税,便许可商人开设钢铁厂。
再之,关于新式的钢铁冶炼之法,四行商行也没有藏着掖着,只需要民间的钢铁厂每年交专利费,都可以学习采用。
由此,朱佑樘登基以来,大明的钢铁厂以井喷的方式在大明开建着,每年如此庞大的钢铁涌入市场,导致大明的钢铁价格急剧下降,以前百姓买一把菜刀,需要一百文,现在一把菜刀只需要十文,铁农具的价格也只需要原来的十分之一。
这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大明原来民间的黑铁厂,矿场,都纷纷倒闭,实在无力竞争这种实力强大的规模化的大型钢铁厂。
总的来说,朱佑樘带给大明的变化那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传统的读书人,看着大明每日一变的态势,那叫一个眼花缭乱,这完全和士大夫他们想着中的文明国度格格不入。
再加上大明日报里常常报道出某某地贪污官员落马,某某黑煤窑,黑铁厂无止境剥削长工,导致长工出逃,殴打致死,那些士大夫纷纷忧虑不止,难道大明已经到了危亡之际?
但是环顾大明角角落落,百姓似乎日子又比以前要好过多了,因为田赋是一年比一年少,盐铁一年比一年便宜,布匹也是一年比一年便宜,貌似家里各色各样的物件好像变多了,但是兜里好像依旧没有剩下几个钱。
再加上如今的京城更是比以前扩大了三倍,新扩建的新城区,更是让人看了,就觉得此乃人间极乐地,里面的建筑规划整齐,街道宽阔干净,还有人声鼎沸的各国商人,西域歌舞伎,应有尽有,这不禁让大明人联想起了当年大唐的长安。
这几年大明的巨大改变,带给士大夫们的冲击也是巨大,很多读书人纷纷陷入了迷茫之中,一些人认为,大明如今的改变是好的。
看看京城的改变就可知,很有几分大唐盛世的迹象,再加上京城郊外的新军军营,每日新军操练不断,那威武的呼喝声,无不震颤着京城人心灵,繁华绝伦的京城,威武强大之师在侧,难道这还不算是盛世?
也有些人露出了忧虑,这如圣人构想的理想国度完全背离,破产之家每日都不绝入耳(一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土财主跟风进入盐铁行业之中,完全不适应商业的经营之道,破产无数,能够站稳脚跟的,都是凤毛麟角,少数人),背井离乡之人层出不穷(朱佑樘发出诏令,去辽东谋生之人,最次一级也是十年免税赋,一些在关内活不下去之人纷纷响应皇帝的号召闯关东)。
这一切的一切,在传统的读书人来看,简直是乱世将起,民不聊生之典范,亡国朝夕即至。
此中种种,让大明仿佛陷入了迷雾之中,此时的大明读书人迫切需要一位导师,指引方向的导师,也确实没有让大明读书人失望,已经在辽东历练四年的王守仁,终于发出了他的声音。
王守仁在大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此文名为《华夏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内容如下: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加之暴元遗毒,各国通商传教,已经在我中国之地扎根,太祖之时,倭寇,时常扰边,然后有了太祖禁海之诏令,到太宗之时,大明国力强盛,海上之威武之师更是远迈前代诸朝,从此也造就了我大明海上之师,远赴万里之外,声威远震,日本从此宾服。如今我皇弘治帝登基,大明各种新鲜事务层出不穷,大明盐铁更是十倍于前朝历代,人口更是近亿,两倍于盛唐之时,十倍于孔子之华夏,此乃大明兴盛之始也。
我儒家自孔子立派以来,已存世两千五百年,早已时移世易也,孔子时,天下还未定为一,如今天下一统近两千年,如今之大明,火枪火炮威力强大,大明武力远胜于周边之蛮夷,此时大明之景象,远异于历朝历代,更是与孔子之乱世截然不同,大明是时候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王守仁这篇《华夏五千未有之变局》一下在大明日报发表后,便声震整个大明,经过王守仁这么一提,大明士大夫突然心中有了一种澎湃感,是啊,如今的大明似乎真的远超历朝历代。
就说人口一项,经过户部最新的统计,大明人口已经有一亿人口,这个数量比历朝历代都要多,然后再说铁,大明的铁的产量更是十倍于盛唐,还有前宋。
铁产量高就意味着大明的武力远迈前朝,如今唯一就是欠缺一个武力证明的机会,之前朱佑樘小试牛刀,一举攻灭辽东各地女真部族,这还不能完全让大明信服,但是如果歼灭了大明宿敌,蒙古,估计再无人怀疑大明的武力。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朱佑樘想要再次北征蒙古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但是朝中反对的声音却不是那么激烈。因为大明人越来越想要证明自己,越来越相信自己足够强大。
王守仁此文一出,顿时引起无数士子景从,他们纷纷认可他的观点,大明是时候到了求变的时候,也迫切希望王守仁能提供改变的方向。
确实没有让他们失望,紧接着大明日报又出了一篇文章,此文章署名前头竟然是大明的皇帝朱佑樘,紧接着才是王守仁一个人,文章出现朱佑樘的名字,首先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说明皇帝朱佑樘在为此观点背书,这是未曾有过之事。
文章核心内容就是“格物致知,实事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论点一出,因为大明日报的传播广泛,几日间便传遍了大明大江南北。不赞同有之,赞同的更是不少。
普遍来说,赞同的都是年轻的士子,年轻人总是接受新鲜事物要快一些,而且他们这些人也却是有些腻烦了朱子那一套。
此文一出,原本热闹的大明日报更是天天吵架,无日不吵,整个大明也因为此事,更是犹如火中喷油,变得热烈起来。
大明日报是主战场,天天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新式论点,看得那些年轻士子眼花缭乱,士子慢慢的都开始变得不爱上青楼,喜欢上茶楼了,因为茶楼可以肆无忌惮地建政。
这对立志要治国平天下的士子来说,没有比建政更能吸引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