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父子问答(1 / 2)

明途霸业 尘封之魂 1798 字 5个月前

朱慈煊并不清楚自己父亲内心的想法,他带着孩童的直率与纯真,毫无做作地提出了心中的疑惑:“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父皇您身为皇帝,却不得不四处躲藏,宛如无家可归之人,这是否意味着您在仁爱上有所欠缺呢?”

此言一出,王少姬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雪,她急忙伸手捂住了朱慈煊的嘴,声音颤抖着带着惊慌:“皇上恕罪,这孩子年幼无知,口无遮拦!”

朱由榔此刻仍沉浸在一家三口温馨和睦的画面中,对儿子的提问并未过多在意。然而,当他看到王少姬拉着朱慈煊跪在自己面前时,心中不免感到意外。

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朱由榔并没有表现出愤怒。首先,他明白自己只是一个玩家,没有必要因为游戏中Npc的话而动怒。其次,即便自己真的是皇帝,孩子的话语也并非没有道理。他是个讲道理的人,不喜欢以力压人。

朱由榔轻轻叹息,温和地对王少姬说:“无妨,皇后不必惊慌。煊儿只是个孩子,他的疑问也是出于对知识的好奇和对父皇的关心。”

他轻轻拨开王少姬的手,把“自己”的大儿子抱起来,目光柔和地看着他,“煊儿的问题提得很好,这正是我们学习与思考的意义所在。”

他一边安慰王少姬,一边思考对策。这小孩年纪不大,问题够刁钻的,该怎么回答才能显得自己很厉害呢?朱由榔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

朱由榔转向朱慈煊,目光中充满了慈爱:“煊儿,孟子所言甚是,仁爱确实是一个君主的重要品质。但天下之事,并非仅凭仁爱二字就能简单概括。一个皇帝,除了仁爱,还需具备智慧、勇气和决断力。如今的局势复杂,父皇的种种作为,也是为了保全我们的家国天下,为了将来能够东山再起,复兴大明。”

说完这通没有营养的话,他又思考了一阵,决定采用迂回战术,避开这个问题,而是提出新的问题。

“煊儿,你觉得什么是得天下,什么是失天下?”朱由榔以的语气问道。

朱慈煊眨了眨眼,小脸上露出了沉思的神情。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看着父皇的眼睛,认真地回答:“得天下,是不是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大家都很快乐?失天下,是不是就是百姓流离失所,大家都很悲伤?”

朱由榔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赞赏神色,点了点头:“煊儿说得对。得天下,确实意味着让百姓安居乐业,大家都很快乐。而失天下,往往伴随着战乱和苦难。”

接着,朱由榔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那煊儿认为始皇帝是否仁义?”这个问题让旁边的王少姬也开始思索起来。

朱慈煊微微皱起了眉头,他知道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但关于他的争议也很多。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始皇帝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举措对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但从我读到的书中,也知道他施行暴政,焚书坑儒,使得许多无辜的人受苦。”

朱由榔点了点头,鼓励朱慈煊继续说下去。

朱慈煊接着说:“所以我认为,始皇帝在统一国家、推动发展方面是有功的,但在对待百姓和文化的态度上,似乎并不能算是仁义。”

朱由榔微微一笑,对朱慈煊的回答表示认可:“煊儿的看法很中肯。”

他继续问道:“我儿认为宋襄公仁乎?”

朱慈煊听到这个问题后,眼中闪过一丝困惑,显然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有些难度。宋襄公,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其事迹并不像始皇帝那样广为人知。他思索片刻,然后谨慎地回答:“宋襄公在位时,曾有仁义之举,他对待百姓宽厚,减轻赋税,努力使民安居乐业。但他在与楚国的战争中,因固守古礼,错失战机,导致宋军大败,这也让后人对他的评价颇有争议。”

朱由榔认真听着儿子的回答,微微颔首,然后说道:“煊儿所言极是。宋襄公在某些方面的确体现了仁义,他关心民生,力图减轻百姓的负担。然而,作为君主,仁义不仅仅是对内的宽厚,还包括对外的明智和果断。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过于拘泥于‘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未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最终导致了失败。”

朱由榔决定以历史为镜,启迪朱慈煊的思考,于是他细述了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李唐后主的往事,希望借此揭示仁义与治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纽带。但这些往昔的复杂纠葛,似乎只是让朱慈煊的眼中增添了几分迷茫。

“隋文帝杨坚取代自己的外孙登基为帝,这能否称得上仁义?”朱由榔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朱慈煊思考。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自己的兄弟,软禁自己的父亲,这样的行为,又能否算作仁义?”他的声音中带着严肃,继续引领着对话。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柴氏,这样的举措,是否合乎仁义?”朱由榔的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着朱慈煊的思绪。

“然而,这些人物最终都得到了天下,并且赢得了民心。”朱由榔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似乎在享受这思维的挑战。

“再看李唐后主,他对待百姓仁爱宽厚,对邻国采取忍让政策,这应该是仁义的体现吧?”朱由榔提出了最后一个例子,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在探索历史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