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取义成仁在此间(2 / 2)

“爹,绝对不能放过他们!”

朱棣抬起眼皮,瞥了朱高煦一眼,又放下目光,继续处理国政。

朱高煦竟生出一种“我又错了”的错觉!

……

德庆侯府死里逃生,廖镛心有余悸。

他是方孝孺的门生,这一份师生之情,根本斩不断。

但廖镛也需要为了母亲考虑。

“继续留在京城很危险,不如到句容暂避。”

廖镛和弟弟廖铭商议。

句容距离京师不远,富庶不在京师之下,消息十分通畅。

“好。”廖铭一口答应下来,他隐隐有些后怕。

德庆侯府简单地收拾后,立即起身前往句容。

他们这一脉,算是彻底没落了。

祖先的荣光,被消耗殆尽,连爵位都丢了。

所幸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祖宗还是留下来一些秘密产业。

“京师风云变幻,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机会营救恩师。”

廖镛忧心忡忡,他从未放弃过机会。

或许等到燕王登基大赦天下,廖镛还能再次与恩师再次相见。

他肩膀上的担子,愈发沉重。

等到家族安顿下来,廖镛发现了句容商业的繁荣。

络绎不绝的车队,熙熙攘攘。

好似整个大明的商队,都途径此处一样。

商贾们操持着不同的口音,熟练地讨价还价,显得热闹非凡。

廖镛心神一动,竟有一股从商的冲动。

只可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他不可能舍弃“士人”的前途,追求商道。

要知道,只要家庭稍微富庶一点,都会鼓励子孙后代读书学文从政。

历史上有记载,截止嘉庆六年,盐商造就了139个进士和208个举人。

因为越有钱,越知道权势的可怕。

商贾没有靠山,和肥羊没什么两样。

句容正是因为找到了靠山,所以能够迅猛地发展。

在王守敬的监管下,句容的营商环境很好,最少没有尔虞我诈的案件。

廖镛仗着积累的才学,来到了句容县衙谋职。

他曾任散骑舍人,入狱后被革职。

江殷打探清楚廖镛的来历后,惊愕不已。

他不敢留下这位瘟神,又不想得罪廖镛,只好请王守敬出面。

江殷的小心思很简单,寻常人遇到这样的事,必然会对廖镛敬而远之。

谁也不想沾染不详!

唯独王守敬气定神闲,泰然询问道:

“阁下出身德庆侯廖永忠一脉?”

这样的开国勋贵,非是等闲。

朱元璋曾亲赐“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

奈何下场不是太好,因逾制被赐死。

“不错,在下德庆侯之孙,廖镛。”

廖镛没有隐瞒,做人坦坦荡荡。

王守敬看向廖镛的目光,有了微妙的变化。

方孝孺被诛十族,很是凄惨。

最终只有弟子廖镛为其收尸,得以安葬。

没想到此举触怒了朱棣,廖镛惨死,从父廖升及弟廖铭充军,母及廖铭之女发浣衣局为奴。

他明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依旧矢志不渝、毅然前行。

后世之人,很难理解这样的气节。

傻吗?

很傻。

方孝孺之弟方孝友奔赴刑场时,慷慨而歌:

“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

这就是大明文人的风骨啊!

死很容易。

如何有节操地死,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