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元年,百官营营碌碌。
朱棣有了一点小钱,决心修一部巨着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这是他心心念念之事,现在终于有了机会。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朱元璋曾打算修《类要》一书,最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修成。
《永乐大典》要超越《类要》,成为大明的典范。
这是永乐元年,留给人间最好的礼物。
朱棣雄心壮志,志气高昂。
人员都召集好了,正准备大干一场。
没想到夏原吉给了朱棣当头棒喝。
作为实际执掌户部之人,夏原吉任重而道远。
按照朱棣的要求,他计算出了修《永乐大典》的耗费。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微臣集结了户部的官员进行核查、审计、统合,修一部这样宏伟的全书,每一年需要耗费三百万两。”
“耗时十年!”
夏原吉端端正正地行礼,态度谦逊。
朱棣直接听懵了,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每年需要多少银两?”
“三百万两!”夏原吉斩钉截铁地回答。
朱棣听得很认真,也很气愤。
“三百万两,夏原吉你怎么不去抢?”
雷霆之怒,轰然降下。
夏原吉身旁的户部官员吓得瑟瑟发抖,以为触怒了朱棣,扑通就给跪下了。
“陛下。”
“修书,非同小可。”
“为了保存悠久,对纸张、墨质的要求都会很高。”
“再加上收集民间书籍,每年三百万两,已经足够节省了。”
夏原吉据理力争,没有退缩一步。
“朕只是想为天下万民做点好事,怎么就这么难呢?”
“现在修书的人员已经招齐,朕没有退路,也丢不起这个脸。”
“户部到底能不能干?”
朱棣目光威严,恨不得将人吞了一样。
他完全没有想到,修书竟比打仗还烧钱。
简直不可思议!
要不是熟悉夏原吉的为人,朱棣都以为他是坑人的了。
“户部每年的收入就这么多。”
“陛下要修书,微臣不反对,只是要从其他地方挪一挪。”
夏原吉也认为修书利国利民,只是不能操之过急。
“修。”
“给朕狠狠地修!”
朱棣铁了心,谁都劝不动。
等夏原吉告退,朱棣一屁股坐在龙椅上,身心疲惫。
这皇帝真没什么好当的!
天天操心这,操心那。
没一天能闲下来。
他忽然想自己的孙儿了!
朱瞻基跟着父亲下江南,撇下了朱棣这个爷爷。
现在回想起来,就不该轻易答应朱瞻基的历练。
去江南,能有什么收获?
别被繁花乱了眼。
朱棣心里碎碎念,忽然有小太监传讯。
“陛下。”
“郑公公密信。”
朱棣顿时浑身气爽,接过信件,迫不及待地打开。
“市舶司第一次拍卖会结束,拍卖的货物总价达到四千万两。”
“内府收益五百万两。”
朱棣死死地盯着“五百万两”几个字,目光震撼。
这才几个月时间,市舶司就盈利五百万两?
朱棣仔仔细细地查看,生怕错漏了一个字。
真的是五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