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大楚的两名阁臣(1 / 2)

楚书,太祖皇帝本纪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五章:大楚的两名阁臣夕阳下的南昌,外紧内松。

城中的气氛依旧是一片祥和,百姓们三两成群的在街上逛着,呼唤三两知己一道寻个酒楼食肆准备推杯换盏,饮酒骄狂。

战争的阴云从未在南昌城上空出现过,或许曾经有过一阵,很快便被骆永胜驱散了。

这是一座祥和的城市,一座宽松、安定的城市。

或许还比不上东京那般富庶繁华,但却有着东京远远比不上的优势。

这里没有满大街横行的衙内!

伪楚政权最大的二代骆玉晟也不过才堪堪四岁,还远远没到可以提笼架鸟的岁数。

恰因此,南昌的百姓过的很舒适。每天醒来之后开开心心的劳作、务工,结束之后开开心心的享受生活。

没有战火、没有欺凌、没有繁重的劳役。

这种只应该出在书中文字所描绘出来的地上天国却即将如昙花般,璀璨过走向消亡。

四海渔家的楼上,耿百顺静静的看着,良久后叹了口气。

“这眼前的繁花似锦就快毁于一旦了。”

“不过毁灭,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新生,不是吗。”

在耿百顺的对面,坐着魏禀坤,这两位眼下大楚唯二的阁臣面对面的坐着,喝茶聊天。

“大王决意以下,不日就会撤出南昌,到那个时候,朝廷官兵一到南昌恐有灭顶之灾啊,自古有道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百姓们怕是要遭殃了。”

耿百顺添茶的手顿在半空,放下反笑道:“若是伪宋军纪败坏如此,岂不是正中下怀。”

“耿阁老难道就一点不心疼百姓吗。”魏禀坤叱责一句:“届时百姓惨遭欺凌,骨肉分离终日哀嚎,我每每思之就觉心痛如绞。”

“那就不该造反。”耿百顺冷哼一声:“王上要造反之前,你又不是不知道,为何不密报朝廷。禀坤啊,某痴长你十几年春秋,也算是有三分识人之明。你我都知道,王上起兵是为了夺天下,你我跟随也是为了搏日后一个富贵荣华、公侯万代。

咱们都是一路人,没谁真的心念百姓。举义旗推翻赵宋,就是立牌坊,何必到了今时这般田地还如此虚伪呢。”

“那武宁呢。”魏禀坤立目,切齿道:“整整一万五千人啊,他们都是心慕王上才从军的,但现在就这么被王上放弃掉了。”

耿百顺沉默下来,许久后才叹气:“没人放弃他们,大王本不想如此,可你也知道,如今我军钱粮以尽散于百姓,养不起两万大军一起转移了。

万一到路上的时候逃兵四出,则顷刻间军心动乱满盘倾覆,既如此,我便同大王进言,由大王亲率起义前那四千永胜军老兵离开南昌,转战赣南。”

“撤就撤,不想带可以裁军啊。”魏禀坤仰首侧面,不想让耿百顺看到自己此刻已经红起来的双眸:“我知道大王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这个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拿这一万五千人的命来让南昌的百姓对赵宋朝廷恨之入骨。

讨逆军的老兵大多都是无家无室之人,君卫队更是大王之死忠拥趸,必然要带离南昌。可那一万五千新军却皆为南昌本地百姓从军之人,他们有父母、有兄弟、有妻儿,一旦他们死在朝廷的手里,则南昌上下满城缟素。

届时朝廷要么学平王钧叛乱那般,免除南昌三年赋税安抚民心,要么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我军兵士的家属满门杀绝。

一旦闹到那个地步,军纪败坏,刀剑无眼怎能做到甄别忠奸,做到可以不伤害无辜。

而兵凶将歹,逞乱为祸,逼使南昌百姓皆反朝廷,如此就可拖住寇凖大军主力,给大王转进赣南,重新开辟王业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