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优秀学生(1 / 2)

卫煌不知道杨有黔是放马后炮,还是有心帮忙。

但二郎镇是他深思熟虑定下的地方,如果选在太平县,相对而言,风险更大。

因为太平县纵然只是一个五线小城市,也是县一级的单位,房租即便比黔州便宜,和二郎镇相比肯定也要翻倍,依次类推,前期投入的资金数目肯定要翻倍。

以卫煌一个人的能力,暂时还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对于两人就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会伴随着初创的整个阶段。

压力过大,人就容易疲劳,疲劳就意味着精力不济,会影响能力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前进。

而同时,卫煌见过吴清贤的教学,虽然他是专业的师范学校毕业,接受过相关的高等教育,但在对症下药,解决困难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提分上,吴清贤的能力还是欠缺的。

家长付出的每一分钱,都希望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分数,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能有显着的提高。

如果看不到效果,或者不如其他机构,是会影响下一阶段的招生的。

所以在没有足够的经验打底,没有形成个人口碑之前,在城市里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是大于农村的。

毕竟杨有黔在二郎镇上课的时候也没有在外面给学生补课,而是专注学校的教学,有空闲时间都利用在提高自己的水平上。

吴清贤倒有些遗憾,早知杨有黔如此爽快,还记着曾经的师生情谊,就应该提前和他联系。

只不过木已成舟,他们已经和房东签订合同,付了一年的租金,此时违约,对方不但不还,还真有可能要他们再赔六个月的租金。

只能遗憾地道:“我们也是没有想得起,只能下次有机会再合作。”

杨有黔看着这两个多年未有接触的学生,猜测他们这么多年都没有和自己联系,大约是因为没有混出什么名堂,而现在联系或许有点邀功的意思。

杨有黔很喜欢这种做出成绩的学生,他曾经的教的学生都开始踏入社会,涉足各行各业,可以说是他未来的人脉网的一部分,而且属于那种比较可靠的人脉网。

杨有黔安慰道:“没得关系嘛,二郎镇的学生也不少,如果你们在那里站稳脚根,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不过据我所知,那里有三家培训机构,可能你们的竞争压力还有点大。”

吴清贤道:“是的,所以不怕杨老师您笑话,我们今天过来,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得到你的一些指点,能帮助我们前行。”

杨有黔道:“没得问题,我的电话用了十多年,一直没有换过,你们有事情随时打给我,随时可以联络。”

卫煌道:“以后肯定会多联系的。”

接下来的时间,吴清贤和杨有黔深入交流了在学生教育这上面的问题,将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讲给杨有黔听,请他帮忙把脉。

杨有黔也是知无不言,虽然有些话听起来十分夸大,还是分享了很多干货给两人。

只不过时隔这么多年,杨有黔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一如当年。

他还是推崇着优秀的学生更容易出成绩的理论,说优秀的学生有一种自觉性,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教优秀的学生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也是特别容易出成绩的事。

为什么黔州一中每年都有学生考清华北大,是因为他们的老师厉害吗?

并不是,只不过他们囊括了全州最优秀的学生,这么多优秀的学生聚在一起,多少会出几个。

杨有黔一向自视很高,只是觉得自己起点低,没有好的平台,无法一展身手。

说完自己,他又对卫煌们表示遗憾,说他们把培训班放在二郎镇,就二郎中学那些学生,想要把他们教好太难了。

觉得两人的培训学校可能很难培训出优秀的学生,建议两人少做高中的培训,把重点放在初中和小学。

小学生就是一张白纸,不像中学生已经开始思维定势,相对而言和城里的差距也不大,更容易出成绩。

吴清贤听得连连点头,觉得杨有黔讲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