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建业风云(11)(1 / 2)

潘浚在东吴以文武全才出名,军事上是一员统帅型的将领,在文治上更有一套,早在刘表时期就是江夏从事,湘江令,在刘备占据荆州时又是治中从事,实际上的政务一把手。后来降了东吴,没过多久就出任交州刺史,在东吴仅有的两州之一担任地方最高长官,在治理地方上绝对属于顶尖人物。

他对马淳在冶县的治政方略也问的极为仔细,马淳的打破宗族模式,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治理手段感觉非常新奇。其实这只是马淳对军屯和民屯形式的改进,把县寺对地方的管理通过乡里直接落实到屯伍,改变了皇权不下县的模式。

虽然这样的管理方式大大增加了县寺的人手,但是在特殊时期可以极大的调动最底层百姓的积极性,税赋征收也更加准确和可控。

只是冶县因为被随春大肆破坏过,宗族势力几乎被扫荡一清,马淳的这个治理方式才能毫无阻力的实行下去。但放至于整个东吴国家来说,这样的模式几乎没有通行的可能。

潘浚感觉到了这个局限性,所以了解之后并没有询问马淳是否有更好的治理方式加强东吴的统治。在他的意识里认为像马淳这样的年轻人,能够因地制宜的治理好冶县已经是当世英才了,要治理国家绝对不能用这种冒险之策。

而马淳自己虽然还有许多应变的办法,但是他人微言轻,对东吴又不看好,眼前最主要是救出甘瑰。只要潘浚能够表态上书孙权释放甘瑰,对他来说也已经足够了。

贸然提出更改东吴国策,一来无人相信他这种寒门出身的年轻小子;二来他也不想节外生枝,陷入东吴朝廷的泥潭里,像他这种根本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新人,提出这些容易得罪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治国之策,简直就是老寿星吃砒霜,嫌自己命长。

以马淳想苟命的心态,他绝对不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将来如果有一份基业,他倒不介意为了活的更好一些,会适当出台一些利于统治的政策。不过眼下这些对他过于遥远,保住甘瑰的命才是最主要的。

潘浚在马淳口中知道了一些甘瑰的事迹,当然了,马淳极力将许多原本出自他自己的利民之策安在自家主公头上,这样才能通过潘浚的嘴巴让孙权知道甘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利于保住甘瑰的性命。

在马淳的述说中,潘浚认为甘瑰确实是东吴将二代当中拔尖的人才,连带着也考校了一番甘述。甘述虽然是武将子弟,但他从小饱读诗书,又加之在相府客曹担任了多年的尚书,迎来送往还是很有一套。见潘浚考校自己,便拿出浑身解数侃侃而谈,一时间潘浚对他也频频点头,颇有欣赏之意。

三人饮酒叙话直到夜色渐深,眼见得快要宵禁了,潘浚这才收了谈性送二人出府。出府之时还连连保证一定会上书孙权,释放甘瑰,二人千恩万谢离府而去。

不说潘浚如何准备在几日后朝会上上书孙权,马淳这里仍然积极寻求见到更多重量级的朝臣。可惜接下来几日,不管甘述如何努力,还是得不到见朱然、诸葛瑾等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