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教唆贵州绿营去拔驴橛子!(1 / 2)

第344章教唆贵州绿营去拔驴橛子!

清初,贵州绿营仅有2万营兵。

后来,由于战事需要,这个数字飙升至4万人。

而此时,贵州全省人口只有560万。相当于同时期江苏人口的六分之一!

如果考虑税赋的话,就更寒酸了。

仅有可怜的26万两,勉强相当于苏州府昆山一县的税赋。

税赋贫瘠,人口稀少,却养着4万绿营兵,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此地的军事压力很大!

4万人的粮饷几乎全靠朝廷拨给。

绿营兵们的眼睛都绿了,找不到外快。

防区内过境商队稀少,村子贫瘠,山上的土司更是不好惹。想刮地皮,刚刮1尺就刨到了石头。

……

他对那一盘藜蒿炒腊肉当中翠绿的藜蒿、还有一大碗赣江胖鱼头更感兴趣。

“还有这道江西名菜,粉蒸肉。”

贵州绿营的镇远、威宁两镇2万兵丁艰难跋涉了几个月,终于抵达了南昌府丰城县城外。

在他伸出筷子夹鱼眼珠的那一刻,丰城士绅就心中有数了。

休整吃喝,养精蓄锐。

众士绅都是人精,很快就瞧出来了这2位总兵的成色。

而被围困在南昌城内、焦虑发狂的江西巡抚吴志诚,派信使严令各州县务必保证客兵的饷银和粮秣,违令者斩。

赵知县一边斟酒,一边询问:

“却不知将军带来了多少兵?”

两家虽不亲密,可略有来往。毕竟本府科举萎靡、商路稀疏,识字率远低于千分之一,诞生2个官宦世家太不容易了。

“这位是丰城知县赵大人。”

用黄肆的话讲,

故被称为东张西王。

王生烈身材中等,更像是商人。

一个靠打苗人起家,一个靠打彝人起家。

“这两位是镇远总兵王生烈,威远镇总兵周西发。”

南昌就是钓鱼的诱饵。

“好,好。”众士绅眼睛发亮,纷纷举杯。

“好,好。”

王生烈和周西发,都是贵州提督依仗信任的心腹爱将。

“2万!我贵州绿营的一半家底。”

“2位将军远道而来,劳苦功高,下官以及本县士绅预备了酒菜为2位将军接风洗尘。”

吴军就在几十里外,军情如火。

张家在铜仁府东边,王家在西边。

“好,好。”

县衙内,

知县、县丞、主簿以及本县6位士绅作陪。菜式十分丰盛,酒水十分充足,气氛十分到位。

……

……

第4军团的包围圈故意在城池的西南侧留出了口子。清军信使来往基本没大碍。

文举很难走,本府向来文脉不畅。故而从军,一路扶摇直上,竟是做到了总兵。

周西发身材魁梧,属于典型的武将。

祖辈为当地枭雄,经商发家,后深感家族危机,故而将孙辈培养出仕。

大鱼是云贵湘桂四省的绿营兵,总数超过5万人。

……

这帮丘八爷是真正的救命稻草。

王生烈武举出身,贵州铜仁府人士。和前苏州府元和知县、现吴国忠臣,多次妄想嫁女的张有道乃是纯正老乡。

赵知县主动给周西发夹菜:

“周总戎请尝尝,宁都三杯鸡。”

身穿7品文官袍子的赵知县赶紧迎上去,笑容满脸。

如今的张有道家族全体搬到了苏州府横塘镇,又盖房又买地,俨然扎根江南。

……

声若洪钟,吃饭如搏命,喝酒一口一杯,来者不拒。说话间凶光毕露。

张家人认为,苏州、铜仁两府唯一的共同点是: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