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严寒并没有影响,大家学习的热情。
昨晚后半夜开始下雪,早上起来路面积了一层厚厚的雪。
车子停在计算机研究所门口,宁栀回头看着驾驶位上的男人:“晚上?我?有个会,五点半左右才能下班,你掐算时间过来就行。”
“嗯?!?记得妈给你带的午饭,要按时吃饭!”
宁栀笑着对他挥挥手,凌隽看着她身影消失才开车离去。
随着电脑问世,华夏计算机发展在世界科研领域如同一匹黑马,横空出世,有人羡慕有人妒忌。
最近收到消息,有些特殊人员混进京城,目标重在计算机研究所,宁志远和凌振东特意跟他交代这事。
凌隽虽然退伍,但是军人的使命感还在。而且身为宁栀的家属,也不能阻止她出来工作,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接送。
研究所外边遍布国安部的人,乔装成路人,走走停停,内部也增加安保措施,实验室外国安部人员常驻。
晴朗的天空,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洒在研究所的教学楼上,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使得原本黯淡的建筑物,也增加了一层滤镜。
教室里,宁老师正站在讲台上,激情四溢地讲解着复杂的计算机知识。
宁老师,现在是这些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尊称。
正是眼前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让他们这群四五十岁,自认为有点本事的专家,教授见识到计算机的力量,不再闭门造车。
多年的书本理论知识,难以创造一个高效率的成果物,实在惭愧。
早前自主研发的大型计算机设备,当时他们还沾沾自喜,如今看,那计算速度与宁老师的电脑相比,简直天壤之别,不想多谈。
国外高价进口的大型计算机,虽有些优势,但长期没有系统维护,很多新功能没有,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高级项目根本无法胜任。
不知道闵所长从哪儿请来的宁老师,总之,她的到来,让大家看到华夏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曙光。
别看她年轻,但是知识面广泛,技术更是没得说。
她就像在计算机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她的教学方法独特而有效。她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每一堂课,她都能将枯燥的代码和算法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世界。
最让人佩服的是,宁老师上课,从来不带教案,一切都记在脑中,知识从未混淆过。
这些老学生们也有年轻当过老师的,特佩服她。
还好奇地问:“宁老师,你一般备课多久?不带教案还讲的这么好!”
宁栀笑着,回复:“我?都是?提前几天开始准备,牢记于心,不但省下写教案的时间,以后随时想用,随时记得。”
在她的课堂上,同学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索者。他们被宁老师的热情所感染,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课后,资料室、实验室里总能看到他们专注的身影,讨论着问题,编写着代码,为成功解决一个难题而欢呼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