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晋王的游历计划(1 / 2)

李丽质回道:“父皇,钢笔精巧,但却不如毛笔源远流长。”

李世民摇头一叹,知道女儿这是在安慰。

一家人来到府邸的正堂入座,李世民神色严肃了几分,言道:“本该为你寻一门亲事的,不过骊山弟子有规矩,年满二十才能成婚。”

又看了看身侧的李丽质,又叹道:“你皇姐至今还未出嫁,就不想着你的婚事了。”

李治长出一口气,此刻很想大哭行礼,谢父皇放过。

“你说说吧,之后有什么打算?”

“儿臣想要出去游历两年。”

李世民抬眼看了看这新建好的房子,还有这漂亮的庭院,明明这里的一切都这么好,双手在膝盖上一放,问道:“去何处游历?”

“孩儿先去河西走廊,再去江南东道,听闻骊山想要在江南东道的海边建设,儿臣也想去看看,顺路可途经终南山,过邙山,翻越秦岭。”

“嗯。”李世民点头又看了眼狄仁杰。

见状,正值十四岁的狄仁杰连忙行礼,“小子愿一路跟随晋王。”

李世民这才点头,“打算何时动身。”

“过几日,去见过姐夫与皇姐之后,便动身。”

看李治满脸的朝气,李世民重重点头,感叹孩子像是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便点头道:“很好,等你回来了,朕要好好考你。”

“谢父皇。”

……

过了晌午,狄仁杰这才回到了许侍郎的家中。

许敬宗近来喜午睡,一睡就睡到黄昏天。

狄仁杰先将他唤醒,说着今天在晋王的学术苑的见闻。

“钢笔?你很喜欢吗?”

狄仁杰皱眉道:“可我不是骊山弟子。”

许敬宗低声道:“君子不能被外物所累,你该有更大的志向。”

“我要跟着晋王殿下去游历了。”

“很好。”

许敬宗颔首点头,“你也去见见骊山县侯,关中越是富足,那骊山便越发地光芒万丈。”

狄仁杰心里清楚,对老许来说骊山就是光芒万丈的,关于骊山县侯的一切选择都是绝对正确的。

他拿出一册奏章递来。

狄仁杰好奇接在手里,“这是什么?”

“你爹要回来了,明年一月来长安城,任职户部尚书。”

许敬宗接着道:“若安排得当,他还要制定赋税之策,朝中很看重他的能力。”

狄仁杰翻看着这份奏章,“确实想念父亲了。”

许敬宗半躺着背对着他,“如果动身早,你还能在河西走廊见到你爹爹,走的时候不用道别了,游历之后再来长安,就是科举了。”

狄仁杰忽又道:“昨夜,小子在许侍郎房中发现了几块银饼。”

好好的告别气氛被打破,许敬宗赶忙起身捂住他的嘴,目光看向屋内的凶悍婆娘,她似乎没有听到。

狄仁杰扒开许敬宗的手小声道:“要是许侍郎分出一块给小子做盘缠的话,这件事或许很快就会忘记。”

“好。”许敬宗咬牙道:“老夫答应你了。”

狄仁杰又是咧嘴一笑。

十一月的关中寒风吹个不停,狄仁杰和李治俩人策马走在官道上,身后跟着三五个侍卫,公孙小娘也策马跟在后方。

骊山的车站很忙碌,来往行人不断。

李治命人去传消息。

先来告别的是李泰。

“皇兄,弟弟要去游历了。”

李泰递给他几颗茶叶蛋,“带着吧,可以在路上吃。”

“谢皇兄。”

“够吃吗?”

“够了。”

李泰如今还在减肥中,只是减肥进度缓慢,比小时候瘦一些,也瘦不了太多。

用孙思邈老神仙的话来说,暴瘦也不好,再胖也不行,维持这样就挺好的。

再看远方,两个身影朝着这里走来,李孝恭还是一副老样子。

那戴着斗笠的手拿着扇子,一身布衣的便是骊山县侯了。

狄仁杰目光带着向往,那位就是现在长安的人们口中所议论的人物,这是这辈子第二次见到这位县侯。

走到近前,李孝恭神色不悦道:“稚奴,出去游历有什么好的。”

李治回道:“侄儿想去看看外面的山川,外面的河流与人。”

张阳道:“年轻人想去就让他去,现在去了等老了还能回味,等过了这么好的年纪,想要再出去就难了。”

李孝恭下意识扶了扶自己的腰背,“出行在外多坐马车,骑马久了对腰背不好。”

“侄儿一定谨记。”

李孝恭又递上一把横刀,嘱咐道:“带着吧。”

“谢皇叔。”

张阳注意到李治身后的人,招手道:“你是狄仁杰吧,走到近前来。”

忽闻县侯唤自己,狄仁杰有些愣神,好一会儿才走上前,行礼道:“见过县侯。”

“看起来还是挺精神的一个孩子,就是胖了点。”

张阳一边绕着圈走着,观察着一边给评价,“嗯,看来许敬宗将你养得挺好。”

狄仁杰行礼道:“许敬宗待小子很好。”

张阳看着两人,拿出一卷书,“那去路上慢慢看,不送了。”

“走了!”李治爽朗一笑,拉着缰绳调转马头,朝着河西走廊的方向而去。

李孝恭痴痴地望着,低声道:“少年好呀,老夫当年也是这般意气风发。”

张阳劝道:“别看了,收拾收拾,下个月我们一起去看看黄河。”

“嗯。”

出了渭南地界,还要一路往西,马儿走得快的话,半月就能到河西走廊。

李治问道:“你真的没与许侍郎道别吗?”

狄仁杰摇头道:“没有,许侍郎还未睡醒,我就走了,他不许我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