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他要先了结与凯瑟克家族这件事,易通地产财团与凯瑟克家族的谈判进入尾声。</P>
接下来,怡和控股将与怡和证券、置地集团彻底脱钩,相关持股将以等量等价置换,或其它方式交换。</P>
周瑜所持有的怡和控股股票将彻底出清,而易梦蝶所持有的怡和控股股份,将减少到百分之二。</P>
至于怡和控股所持有的的怡和证券以及置地集团则全部出清,从此与这两家公司没有股权关系。</P>
作为交换条件之一,凯瑟克家族转让了一家芯片设计公司,以及一家芯片制造公司。</P>
这两家公司规模都不大,重要的是短时间内不能盈利,而且还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P>
这对凯瑟克家族来说,属于鸡肋。</P>
但周瑜心中清楚,芯片产业的爆发期即将来临。</P>
再过几年你就是想要,人家也舍不得放手,此时不拿下更待何时?</P>
现阶段芯片这一行业还没有达到后世那般极致,行业遍布北美、欧洲以及日国。</P>
技术上米国是领先,但与其它先进国家差距并没有特别的大。</P>
只不过米国人的手段了得,一直没有放弃打击对手。</P>
在芯片领域日国属于后起之秀,60年代,日国在半导体产业上追赶米国。</P>
当时,日政府以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政策为产业的起步“保驾护航”。</P>
但外资开始“叩响”大门,终于在1968年,米国德州仪器以合资的模式进入日国市场,并且遵守严苛的技术转让等限制。</P>
当时日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国产化比率只有20%,米国的反制措施让日国半导体产业意识到自身的被动。其一,Ibm在1970年宣布将在其新推出的大型计算机中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开始替代磁芯,在半导体存储器中占据重要位置的dRAm内存芯片,成为潜力无限的大市场。一夜之间行业游戏规则大变。其二,米国拒绝向日国提供 Ic集成电路,使日电子计算器在米国的市场份额从繁盛时期的80%跌至了1974年的27%。</P>
由此,日国开始以“举国之力”来进行自主研发。</P>
一个官产学研发项目,彻底改变了日国半导体产业的地位。</P>
这个项目就是日国通商产业省(经济产业省前身)发起成立的VLSI共同研究所(超LSI技术研究组合),“打造未来计算机必不可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一口号也显示了日国的巨大野心。</P>
日过通产省将市场中的各大竞争对手(富士通、日立、三菱电机、东芝和NEc)的研发人员集结起来,总计投入700亿日元,政府出资290亿日元(几乎相当于当时通产省补贴支出的一半)。</P>
70年代对米国等外部的关键制程设备和生产原料依赖率达到80%,而到1980年代初,日过半导体制造装置国产化率达到了70%以上,为日后超越米国成为半导体业霸主奠定了基础。</P>
由此日过半导体业开启了“黄金时代”,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
以1980年投入市场的64K dRAm为例,1981年,日立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占40%的份额;第二位是富士通,占20%,NEc占9%。之后,NEc主导了256K时代,东芝主导了1mb时代。</P>
到1986年,日国半导体企业在全球dRAm的市占率达到了80%,超越了米国。</P>
这一时期的日国产业发展主要靠出口,1970-1985年的15年间,日国该产业的产值增加了5倍,出口增加了11倍。</P>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P>
广场协议之后,日国遭受米国重创,继而又因为自己犯下了致命错误,导致该行业崩塌。</P>
1980年代后期,日国的dRAm市场份额开始大幅衰退,根本原因是dRAm市场结构发生巨变,频繁发生的毛衣摩擦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