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出京(1 / 2)

韶龄传 程长风2 1220 字 6个月前

自从李东阳被革去了功名,二娘在京里头的女眷宴上,也不复风光体面,好在他还有恩荫在身,两家说好等这阵风波过去了就让韶龄与东阳成婚。</P>

谁知这日张峦回来,郑重地把一家人叫进书房,宣布了一个消息:“今日圣上封驸马都尉李德彰为从一品都督同知,长宁伯李东阳为从九品右断事,即刻出征哈密卫。”</P>

“什么?圣上要李东阳出征?那我姐怎么办?”鹤龄惊讶道。</P>

“你连哈密在哪里都不知道,就在这里妄测圣意。”张峦批评道,又抱歉地看韶龄:“今日下了朝,李大人也跟我抱歉。问我是不是先换了庚帖?”</P>

“换了庚帖就是订婚了,且不说万一东阳有个好歹我们韶儿就成了寡妇,就是他一去三五年我们韶儿也等他吗?”二娘反对道。</P>

韶龄此刻心乱如麻,倒不是为换不换庚帖的问题:“爹爹,为何圣上这么着急要他们父子去哈密卫?”</P>

“对啊,爹,哈密在哪儿啊?”鹤龄、延龄问道。</P>

“所以平时让你们两多读书,多关心时政。”张岱恨铁不成钢道。</P>

“爹,我朝太祖、太宗皇帝文治武功,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统一东北,又设奴儿干都司,弟弟们不知哈密这个小地方很正常。”韶龄劝道。</P>

韶龄接着跟弟弟们解释道:“哈密卫紧贴瓦剌部,是中原与西域地区来往的咽喉。起初被蒙古人所控制,直到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太祖皇帝攻下了哈密,但却由蒙古人代为治理哈密城。永乐年间,太宗皇帝诏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又设哈密卫。派汉族人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善为纪善,共同辅政,加强了对哈密的控制。”</P>

张峦赞许地看着女儿,补充道:“成化三年,由于哈密忠顺王王位久虚,各族头目极力推荐把塔木儿为右都督,代行国王事,没想到5年后,把塔木儿竟死了,由他儿子罕慎继承父职。听闻吐鲁番阿力汗率兵攻入了哈密城,俘虏了罕慎王母,抢去了他的金印,还让其妹夫牙兰占据哈密。罕慎率余众逃至甘肃苦峪,请求朝廷救援。”</P>

“听闻罕慎此人为人十分贪婪残暴,为民众所怨恨。这才给了吐鲁番用兵的借口,偏偏自己丢了城池,要朝廷去救。”我忿忿不平。</P>

“那有什么办法,那个地方民族复杂,哈拉灰、维吾尔杂居其中,又远离中原,朝廷不得已用蒙古人去管理,谁知道这罕慎这么不争气。”张峦道。</P>

“不过,这个时候派李家去也是好事。”张峦接着说。</P>

“我可没看出好在哪里?”一想到李东阳一个儒生要去西北吃风沙韶龄就觉得他舅舅也是当今圣上太狠心了。</P>

“你不懂,东阳如今被革去了功名,鬻题案又闹得沸沸扬扬的,此去哈密,不仅能远离京师又有可能建立军功。”张峦说,“再说了,他跟着他父亲,不会有事的。李家世代金吾卫,李大人少年英才,若不是娶了公主,他必将是建功立业的大将。这些年虽没有大战,但是李大人将应天的军队经营得十分有素。这次上京,他的亲卫就在城外。若不是他有节制军队之权,东阳此次不会这么容易就没事的。”</P>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东阳这功名难道真要从这死人枯骨上去捞取?”韶龄还是不理解。</P>

张峦只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P>

张韶龄终究没有跟李东阳交换庚帖,不是韶龄不肯,倒是李东阳不愿意。</P>

大军开拔前一日,韶龄去送他,两人沿着护城河边缓缓步行,禾儿和小石在后牵着马跟着,傍晚的河上微风初起,吹走了白日里的暑热。</P>

“你不会怪我吧。”东阳踌躇,“我.....”</P>

“怪你什么?你不打算娶我了?”韶龄反问。</P>

“那怎么会!”他赶忙解释,“只是此去凶吉未知。”</P>

韶龄笑了,压低声音道:“东阳,我有个小秘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