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寻亲(1 / 2)

韶龄传 程长风2 1079 字 6个月前

十二月茂陵玄宫建成,按例要葬入宪宗皇帝和纪氏。这次,朱佑樘不仅追谥为纪妃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还将她别祀奉慈殿。</P>

一般来说,皇帝一登基便要开始修建陵寝,奇怪的是倒不觉得不吉利,反而谓之“修寿陵”。不过,宪宗皇帝直到去世都没有预建皇陵,除了觉得自己还年轻外,也因为大明的国运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让原本就精力不济的皇帝更加头疼,沉迷丹药之中。</P>

陵址由礼部右侍郎倪岳及钦天监监正李华等人卜定。内官监太监黄顺、御马监太监李良、太傅兼太子太师保国公朱永、工部左侍郎陈政奉命提督军士工匠营造。</P>

山陵启土动工所役京营军将达4万之众。从破土到竣工,只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P>

今天在嗣皇帝的主持下,葬礼隆重而有序地完成。</P>

在离开茂陵之前,韶龄站在神道上,回望已在远处的石牌坊和大红门。这里是这位两度为太子的传奇皇帝的安眠之地,他身前至高无上的权力化做了这庄严肃穆的陵寝,但是他生前最爱的万氏却不埋葬在此,陪伴他的是他生前短暂宠幸过的纪氏,不知道当地宫的门合上,那往生之路开启的时候他会作何感想。</P>

葬礼之后,朱佑樘又追赠孝穆皇太后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将他们都追赠为正一品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将曾祖母、祖母和母亲通通追赠为浩命夫人。按制,武官一品,应用金轴,三代共一道,可是为了表示对外家恩典的隆重,朱佑樘特命礼部按照文官一品制度,用了三道玉轴。</P>

此外,朱佑樘又命工部差官前往孝穆皇太后的故乡广西贺县修造祖坟,同时令贺县拨人夫三户守视,免其杂徭。为了找到太后亲属,朱佑樘派太监蔡用往广西寻访太后亲属,可是真的宗亲没找到,假的倒是不少,朱佑樘仍旧不放弃,继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寻访上。</P>

这不免引起了一些朝臣的意见,其中就有岳德熙的父亲岳正。这位外号蒙泉先生的翰林学士人如其名,不仅博于学问,在官场上更是刚正不阿,以探花授编修,曾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却不断被贬官,直到去兴华做了知府。</P>

古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是岳正,却是“三年岳知府,九座便民桥。”任上,他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节省开支,整顿库存。当地人还以“岳公桥”来纪念他。</P>

朱佑樘继位后将他从兴化调了回来,没想到他回到内阁才二十八日,便勇事敢言,便殿论奏。</P>

这日,多名官员在殿上表示反对皇帝对孝穆皇太后过度逾矩和无谓的寻访,可是朱佑樘置之不理。退朝之后,岳正却还不罢休,高声劝他收回成命,他一口气便洋洋洒洒说了数百言,边说边上前,唾沫星子直溅到朱佑樘脸上。朱佑樘不便躲避,众目睽睽之下,连以袖遮挡都不好为之,只得强忍着。</P>

韶龄看着他回到后殿举袖拭面,突然觉得好笑。“踏遍天涯两足存,西驰未定又南奔。人间有水皆堪濯,何必沧浪一段浑。蒙泉先生很喜欢苏舜钦的《沧浪亭记》吧,这才写了这首诗。”</P>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文官们一个个都喜欢自比苏舜钦,欧阳修。”朱佑樘一边换下朝服一边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