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也不太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只隐隐觉得有点不太对,一旁的高士廉皱眉轻声道:“为友解困,义之所在,辅机为何大怒?”</P>
长孙无忌僵在原地,毕竟李善救了大郎,双方应该就势和解才对,而且妹夫李世民对李善颇为赏识。</P>
好一会儿后他终于想明白了……为了李善,大郎居然敢跟自己顶嘴!</P>
呃,但这种心态,好像和婆媳关系有点像,长孙无忌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绿的。</P>
正僵持间,外间有随从来禀,“郎君,秦王急召!”</P>
“回头再跟你算账!”长孙无忌丢下软绵无力的训斥后转身而去。</P>
高士廉笑着说:“如若出城,多带些随从,不可距离太远,一旦生乱,快马回城。”</P>
长孙冲、高履行商量了下,出门去寻李楷,长孙无忌、高士廉骑马疾驰入宫,直入承乾殿。</P>
“高公,辅机到了。”李世民起身相迎,身后众人均行礼,倒不是因为长孙冲,而是因为高士廉。</P>
这货的辈分太高,他的爷爷是高欢的堂弟,与高士廉同辈的要么埋土里,要么土也已经埋到脖子了。</P>
在场的都是李世民的嫡系心腹,除了高士廉、长孙无忌之外,还有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虞世南、薛收。</P>
“大举南下,颉利可汗亲自统兵,铺天盖地,声势浩大,兵锋直指河东,已过雁门。”</P>
高士廉轻声问:“兵力几何?”</P>
宇文士及答道:“分兵两处,不计河北,颉利可汗麾下至少十万。”</P>
殿内都安静了下来,从前朝开始,突厥这个庞然大物就和中原战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
北边起兵的薛家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甚至李渊,背后都影影绰绰看得见突厥的影子。</P>
在以颉利可汗为首的阿史那家族子弟还没有在太极宫持戈站岗的时候,唐朝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对突厥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P>
毕竟,这是个号称控弦四十万的恐怖所在。</P>
难民作乱,突厥南下,不知数目,逾五万骑攻入河东,关中也频受骚扰,当立即备战。</P>
唐初,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对突厥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控弦四十万,这给了李唐太大的压力。</P>
是战是和?</P>
关键是这次突厥大局南下,侵入河东,有覆灭李唐之态。</P>
“战耶?和耶?”</P>
李世民的询问打破了平静,众人都互相对视,试图从眼神中分析判读对方的想法。</P>
若要战,能打得过吗?</P>
年初洛水大捷,李世民未许追击北窜的刘黑闼,无非就是怕和突厥发生摩擦。</P>
要知道颉利可汗率大军南下箭指关中,刘黑闼借兵祸乱河北,一个不好,才建国五年的李唐王朝不是没有覆灭可能的。</P>
“忍一时之气,再图后计。”宇文士及艰难开口道:“太常卿郑元璹请命出使说和……”</P>
“去年就是他去说和,结果被突厥所俘。”杜如晦哼了声。</P>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坐在上首,看着议论纷纷的幕僚,他年少征战沙场,向来一往无前,犀利无双,实在不想忍。</P>
但李世民也知道,若是开战,自己必然上阵,关键时刻,父亲不会闲置自己。</P>
但是否开战,这一点上,李世民并没有决断权,甚至没有建议权。</P>
东宫那边正在竭力劝说李渊,当议和使突厥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