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DERMANTRACK1BIG(猛狼I型)
数据:刃长:65英寸,/刃厚:4/16英寸,设计原型取自MT,有极其完美的矛形刀尖,具有可怕的穿刺力与强大的切割力。
此刀手柄非常长,或许看似比例失调,但此刀的重心在刀颈处,两侧重量非常平衡。长手柄,可以让任何手形的人使用刀都不会觉得手柄短,非常适合手型较大或戴手套的人使用。
这款匕首有一个文青典雅的名字:街道门廊,呵呵!
改良版的袖箭虽然每次只能发射一支箭,但比传统的袖箭劲道更足,威力更大,可以有效攻击二十米范围内的对手。扁圆形箭简长8寸,周径8分,筒顶有盖连于筒身,盖中央留一孔,以此装箭。离筒盖一至两寸处有活动的蝴蝶片,专司开闭。底部装设强力弹簧,簧上有一块圆铁板,装箭后,弹簧压下,用蝴蝶板将箭关在筒中。袖箭一般是缚于小臂内侧,发射时拨动蝴蝶片,引发机括,弹簧弹起,筒中的箭就能弹射出去。箭长7寸,镞长1寸,每简装箭由原来的十二支装压缩为六支,更加小巧便于实战。
一般偷袭和暗杀都是短兵相接速战速决,哪有你慢悠悠发射十二支袖箭的机会,否则在枪炮面前神马都是白搭。为了防备意外和万一,才设计出了六支装的袖箭,这都是甘光复与父亲和董叔再三斟酌后折中的结果。
父亲和董叔布鞋大概二五半,自己的只有二三五左右,拆开千层底的鞋底,装配加工好的特制鞋刀与撞击式卡簧机关,在徒手格斗中鞋跟一碰硬物,鞋头部位就会弹出一圈一寸长的利刃,以便出其不意一招致胜。使用一次以后,还要重新复位,进行第二次包装,略显麻烦,但只要能在关键时刻多一分保命的机会,这点善后功夫又算得了什么!
什么高手相搏讲究武德,一般不屑偷袭之类,都是特么是脑残扯淡。搞残对手,使其丧失战斗力,最好让他玩完,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最佳的选择。
只有死鬼子才是好鬼子,才可以心平气和与他交流一下武士道精神和神风敢死队之类,但前提是你必须要站立到最后才行!
至于飞爪暗扣之类的小玩意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
热兵器时代当然要随身携带配枪,这对一个军械收藏家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
手枪,选用的是是甘鑑民从上海租界洋行高价购进的比利时生产的原版勃朗宁M1900765手枪,小巧玲珑,制作精良,的确是近距离防身的不二选择;
火力掩护选择了德国盒子炮,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
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
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自来得’也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驳壳枪唯一的缺陷是当手枪则尺寸太大,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最有意思的是,驳壳枪到中国以后,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狙击步枪选用的是俄罗斯的M1891/30改进型莫辛纳甘步枪,射程远、弹道稳、威力大,是这个年代狙击步枪的最佳选择。
莫辛-纳甘(英文:Mos-Nagant、俄文:ВинтовкаМосина)步枪是由设计者俄国陆军上校莫辛和比利时枪械设计师纳甘共同命名的步枪,在俄国也被称为莫辛步枪。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020毫米
全枪重:35千克
弹夹容弹量:5发
有效射程:54864米
美军蝎式冲锋枪最早配套的闭式扩张型消声器,他的制作需要纯手工打造,异常的麻烦。
原本它在前端是靠一个橡胶垫密闭整个消声器腔体,子弹得靠硬挤,从橡胶垫的中间强行穿出去;在子弹穿出去以后,橡胶垫回弹收拢,将大量燃气封闭在在消声器腔室里,减缓燃气的膨胀速度,削弱枪口冲击波和火光噪声。
甘光复的‘甘氏消声器’改良设计为无橡胶垫等耗材、采用固定式的内部结构、以多腔室的抗性消声器,这可需要董长寿精湛的手艺慢慢打磨。
消音器目前最少需要两个合格产品,驳壳枪和莫辛步枪各配一枚,才能在时机出现时使用。
每制造出一件装备,都要进行反复的试验,精益求精,以便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下午六点加更,请各位书友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