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府的车队在城门口分别,一辆朝魁寿街相府行进,其他几辆则是在陈朝的带领下,朝樊楼行进。侯吉骑在高头大马上,手持马鞭,护着车队在嘈杂的京城街道上艰难穿行。车里只剩下陈朝和宁白芷二人,宋清婉和月娥已经被送回相府。宁白芷自从进城以后,就没了吃点心的心思,而是掀开车帘一角,瞅着外面热闹不已的街道……眼里冒着小星星。她多么想光明正大地逛一逛这热闹的京城啊,最好是有点小钱,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就算逛三天三夜,她都不会嫌累。宁白芷的心思陈朝不知。这位相爷正在闭眼小憩,养精蓄锐。此去樊楼,事关重大。这件事若办成了,陈朝将在几日后的朝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几日前,营地里的酿酒师傅在陈朝的指导下,成功蒸馏出好几坛子酒。酒出来时,酒香飘满整个营地。这些酒被陈朝绑上马车,从青山县运回京城。在青山县住的时间久了,陈朝有些不习惯京城的热闹。这里太热闹了,小贩的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车队在人群中缓缓穿行,还好路上没发生什么意外。一个时辰后,车队抵达。樊楼!樊楼泛黄的招牌幡子挂在高处,迎风招展,大老远就看见樊楼门前排起长长的队伍,都是中午要挤进樊楼品尝美食的客人。车队在岔路口绕行,选择从樊楼的后门进去。樊楼天字一号的包厢里,几国使臣经过前期试探,如今已经打开各自的话匣子,热烈地交谈着。戎狄使臣巴图尔,是个性格豪爽的中年汉子。他率先引起话题,看向众人问道:“诸位,云州动乱,诸位对此有何看法不妨来说一说。”这事本是大纪的家务事,其他几国不便发表看法,但今日是私宴,私底下说说不甚打紧。秦国使臣蒙越抬眼说道:“云州山匪横行,只不过是几个土匪窝子罢了,大纪官兵还能让土匪给围了真是丢人现眼到家了……若换作是我秦国兵卒,不出半月功夫,土匪山上的蚂蚁洞都要被掘开……”秦国兵强,诸国公认,蒙越说这话也没错。吴国使臣吴全清抿嘴一笑,朝众人拱拱手,“依我看云州匪患不足为虑,大纪偌大的家底在这摆着,前期失利只是苦于没有一个领兵的好将领罢了……”楚仲表示赞同,话并没有那么的多。很快,话题就从云州匪患转到年前的大雪灾上,倭国使臣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说他们倭国若是死那么多人,整个国家都要灭亡了,众人听罢,皆是哄堂大笑。倒是高句丽处于北方,境内常年大雪冰封,对如何挨过寒冷的冬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说他前几天专门给大纪皇帝上了一封折子,但是大纪皇帝没给他回信。吴全清又道,“可是我听说,城外的雪灾早在年前的时候就不成大患了,城外受灾的几县,似乎采用了一种新奇的赈灾手段,叫什么……以工代赈”“以工代赈”“嗯。似乎是叫这么个名字,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什么叫以工代赈”巴图尔问道。戎狄生活在大草原上,常年的天灾只多不少,牧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听说有新奇的赈灾手段,巴图尔忙不迭地追问,希望这个“以工代赈”可以帮助到自己的王庭。“简单来说,就是兴建道路、桥梁、水坝,由朝廷出资雇佣灾民们……”说话的是楚仲,不同于其他人简单了解,或者听都没听说过“以工代赈”,他了解到的比任何人都详细。众人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完事后,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表情让人捉摸不透。……一刻钟后。陈朝领着侍女宁白芷和侯吉推开包厢的门。诸国使臣瞧见主人家到场,纷纷站起身,对着陈朝恭敬一礼。“见过大纪宰相!”陈朝随意摆摆手,叫众人坐,自己则在主位上落座,身后站着的是宁白芷。樊楼的伙计们开始上菜上酒,这场私宴正式拉开帷幕。众人心不在焉地吃着面前桌上的美味菜肴,只是会时不时地偷看主位上的陈朝一眼,他们看见这位权倾朝野的大纪宰相好像是第一次来樊楼,从开宴到现在,一直在摆弄桌上的酒壶。这酒是樊楼的招牌,叫三月春,老字号了。喝过的无不说它的好,就这么小一壶,二两不到,还没尝到味道就没了,价钱可是高的吓人,一壶将近五两银子。陈朝手里把玩桌上的酒壶,掀开盖子,凑到鼻间轻轻闻了闻,然后轻笑了一声。酒是好酒,已经打败这个世上绝大多数的酒。可是度数太低,色泽还有些浑浊,口感虽然没有干涩的感觉,应该是添加了某种佐料的缘故,亦或者酿酒的工序改变的缘故。不得不说,樊楼在这上面下了大功夫。小小的一壶酒尚如此花费心思,也怪不得樊楼没有任何官府的背景能成为天下第一酒楼了。陈朝品酒的时候,会时不时看身后站着的宁白芷一眼。瞧这丫头生盯着桌子上的美味菜肴直吞咽口水,若是寻常日子,陈朝也就叫她一起坐下吃了,可现在当着诸国使臣的面,改做的样子还是得做。陈朝叫宁白芷忍一忍,回去后给她打包。宁白芷这才擦擦嘴角的口水,努力当好一个侍女。私宴眼看就要结束,陈朝看时机差不多了,就给守在门口的侯吉一个眼神。侯吉立马去办,片刻钟后,数个樊楼小厮一人怀里抱着一个酒坛子,快步走了进来。“相爷这是”“酒。”“酒”陈朝站起身,从小厮手里接过酒坛,给每个使臣的桌子上都放了一坛,并且说道:“今日,本相请诸位过来,没有别的事情,就是想请诸位喝酒。”“诸位都是各国的佼佼者,想必酒量也不是一般的好,这样吧,谁若是能将面前一坛子酒喝完,且不醉。可以向本相讨一个赏赐,什么赏赐都行,本相一定满足。”此话一出,包厢里顿时热闹起来。那些小国使臣跃跃欲试,虽然大纪正在走下坡路,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能得到大纪宰相的一个允诺,于他们国家而言,可是大大的益处。比如倭国,地少人少,他们希望大纪可以同意他们派更多的人来大纪学习更为先进的东西,比如农耕、建筑、文化等等。“谁先来试试”陈朝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