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曹丕学驴叫(2 / 2)

曹丕忍不住感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为何才华横溢之人总是早逝?</P>

他决定为王璨举行一场盛大的葬礼,以表达对好友的敬重和怀念之情。</P>

“仲宣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P>

曹丕亲自带头,学了一声驴叫。</P>

宾客们起初还感到为难,现在纷纷放开嗓子。</P>

各式各样的驴叫声此起彼伏,惊叹着生命的脆弱和珍贵。</P>

曹丕愈发感慨,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什么时候才能实现。</P>

曾经父亲在他面前感慨故人一个接着一个凋零,曹丕心中毫无波澜。</P>

直到自己切肤地体会,他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不容易。</P>

岁月流逝,老之将至,神州什么时候会一统?</P>

没人能给出答案,唯有不断地向前探索。</P>

曹操能在年迈的时候,向苍天发出感慨:</P>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P>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P>

这是拥有何等慷慨的胸襟,才能发出如此豪迈的宣言?</P>

曹丕自叹不如的同时,又觉得骄傲和自豪。</P>

他的这一声驴叫,又何尝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感悟呢?</P>

作为魏国世子,他必须有所担当,才不负此身。</P>

曹植没有学驴叫的勇气,但他为王璨写下了《王仲宣诔》,尽情展示他的才情。</P>

“世祖拨乱,爰建时雍。”</P>

“自君二祖,为光为龙。”</P>

“佥日休哉,宜翼汉邦。”</P>

“或统太尉, 或掌司空。”</P>

“人谁不没,达士徇名。”</P>

“生荣死哀,亦孔之荣。”</P>

“……”</P>

曹植洋洋洒洒,先叙王粲显赫的族系、家世。</P>

再叙他超凡脱俗的才智,文章及宦迹等等。</P>

人活着总会走向死亡,能像王璨一样青史留名者,如凤毛麟角一般。</P>

真正的达士,舍身以求名。</P>

所谓生死,早已置之度外。</P>

经过曹丕的学驴叫,和曹植的《王仲宣诔》。</P>

王璨死于疾疫的消息,也随之传扬到九州大地。</P>

引发了贤士大夫的思考,以及各地百姓深切的恐慌。</P>

他们纷纷紧关家门,拒绝互相往来,生怕惹上疾疫。</P>

曹操得知此事时,对曹植的才华已经见怪不怪了。</P>

哪天曹植写不出好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怪事。</P>

曹操心中更欣赏的,还是曹丕的真性情。</P>

能为好友送行学驴叫,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P>

这说明曹丕的脸皮,已经磨练出来了,根本不为外物所动。</P>

假以时日,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