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仅仅是一点罢了。</P>
中部的战场,主要集中在南阳和颖川的对峙。</P>
朱然、全琮麾下,有十万边军。</P>
由于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孙权并没有向南阳增兵的意思。</P>
曹魏一边防守的主将是曹仁,兵力也达到十万众。</P>
江淮地区的对峙,局势才是最严峻的。</P>
孙权将二十五万主力,都部署在合肥、皖城、濡须坞地区。</P>
曹操针锋相对,调来二十多万兵马,几乎将北方的边境都抽空了。</P>
现在幽州、并州的边境,大概只剩下四万兵力。</P>
曹魏还有五六万人马,留驻在邺城,作为机动性地增援。</P>
各州的物资,疯狂地运输到前线。</P>
就连南吴的海上航线,都变得异常地忙碌。</P>
交州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江淮地区,大都走的是海运。</P>
南吴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根本不可能瞒得过曹魏的细作。</P>
所以孙权很难采取偷袭的策略,正面交战又会损失惨重。</P>
他选择了最持重的作战方式,那就是耗下去。</P>
如果是以前的曹魏,孙权必败无疑。</P>
毕竟中原的物资丰富,不是南土所能相提并论的。</P>
曹操常年用兵,穷兵黩武。</P>
在江淮两败后,还没有恢复元气。</P>
大量的甲胄、武器、战具等,都需要人力物力前去打造、维护。</P>
曹操为了补充军备,没少耗费民力。</P>
对峙状态,变得对南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