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
省委宣传部部长薛炳林曾经担任中南大学的校长,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对于中南的历史十分了解。
等高山青发言结束,他推了推眼镜,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各位领导,前面大家对行政区划调整的讨论让我深受启发。我想就洛州市和凯丰市合并后的命名问题,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谈点看法。我认为,若两市合并,采用凯丰市的名字更为合适。”
“凯丰是八朝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夏朝在此建都起,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这里一直是中万洋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它承载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明记忆,像北宋时期的凯丰,也就是当时的京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京都富丽天下无’的美誉流传至今。《上河图》所描绘的热闹景象,正是凯丰辉煌历史的生动写照,这样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凯丰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凯丰府、龙亭、铁塔等。这些古迹不仅是凯丰的城市名片,更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使用凯丰这个名字,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基因,让后人铭记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和辉煌。而且,凯丰的文化影响力早已深入人心,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许多外国友人可能不知道洛州,但对凯丰却有所耳闻,保留凯丰之名,有利于提升我们凯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在文学艺术领域,凯丰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宋词到豫剧,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传世佳作,开封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以凯丰命名合并后的城市,能够延续这种文化脉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深厚的土壤,促进文化的创新与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从情感认同角度来说,凯丰这个名字对于当地百姓而言,是一种情感寄托和身份认同。历经岁月变迁,凯丰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保留凯丰之名,能够安抚民众的情感,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城市的融合发展凝聚人心,减少合并过程中的阻力。”
“所以,综合历史、文化、情感等多方面因素,我认为洛州市和凯丰市合并后采用凯丰市的名字,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对未来发展的负责。”薛炳林说完,靠向椅背,目光依次扫过会议室里的众人,等待着大家的回应 。
城市合并后改名字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里面也存在着不少微妙的关系,甚至也是当地城市官员能力大小的一种角力,谁也不想自己的城市在自己手上成了末代市长或者书记,随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城市的改名上,华夏有不少城市都曾经做过更改,当然,改名有改的有成功的,也有改的失败的。一些在历史上曾经很出名的城市,在更改过新的城市名字后,反而显得不伦不类,把其原有的历史给淹盖了。
“国际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