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席上时,辩论正准备开始。</P>
薛执宜刚坐下来,就看见沈清棠托着腮,眼圈红红的。</P>
“怎么了?”她问。</P>
见沈清棠不答,她又看了眼薛如宁,薛如宁却也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摇摇头。</P>
沈清棠本就伤心,又见他们二人前后脚回来,她抽抽搭搭,一下子扑在了薛执宜肩上,也不说话,就只默默擦着眼泪。</P>
薛执宜想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沈清棠却只是带着鼻音,道:“执宜,你别问了,我没事,让我靠一会儿就好。”</P>
正此时,又一阵锣声响起。</P>
终于到了公读策论的环节。</P>
不出所料,和前世一样,大部分的观点仍集中在百姓的短视与地方官的贪腐上。</P>
直到那篇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的文章出现。</P>
观山亭中,葛靖阳身边,一书童拿着篇策论,高声朗读。</P>
这篇策论的观点和所有人皆不同。</P>
他认为,并不是百姓不愿意缴义仓税,而是根本无力负担,因为百姓的税本就已经太高了。</P>
虽然写在《大雍律例》的税收并不高,但实际税收却远高于此。</P>
各地世家大族根深蒂固,朝中官员多半出自世家,便得以利用其权力,暗箱操作,减少对亲族的税收。但每年各地上交朝廷的税收又有定额,就只能从百姓手里盘剥。</P>
陛下觉得税不高,所以想征义仓税,可这是下层的逐级欺瞒,才导致陛下误判。</P>
再者,朝廷按人口给百姓分配田地,其中二成为永业田,可世代承袭。但官员用尽手段强征税,逼得普通百姓难以为继,不得不卖掉永业田,甚至卖身为奴。百姓成了世家的家奴,他们世代承袭的永业田,自然就收归世家。</P>
世家占据一地多数土地,却逃税,百姓负担日盛,于是产生更多百姓为了生存自卖为奴。如此下去,盛者愈盛,贫者愈贫,会伤了大雍的根本。</P>
而要根治,便不是一个义仓税的问题,而是应该改税,不再按人口征税,而是按手中所持田地。</P>
待这长篇大论被读完,一时间,万籁俱寂。</P>
唯有姜绪扬着脸,眼中是昂扬的斗志,眼眶里还含着热泪。</P>
渐渐的,所有人都开始议论纷纷。</P>
这个观点并非没有其他人想到,而是实在太过辛辣,或者其本身就是出身世家大族,又怎可能说这种自绝后路的话?</P>
薛执宜看了眼霍无忧的方向。</P>
这就是为何,方才霍无忧会觉得,她这般偷梁换柱,会害了薛庭柳,甚至薛振通。</P>
对于这篇文章的讨论,寒门子弟多半支持,而世家子弟则想尽办法打压之,讨论针锋相对,僵持不下。</P>
虽讨论没有定论,但还是得将今日公读的文章,其作者一一公布。</P>
也有不少人好奇,这篇过于大胆的文章,究竟出自谁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