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解释跟安排(上(2 / 2)

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个亟待解决的巨大难题。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好这两个问题,那么凭借他们现有的实力,恐怕连短短数年时间都难以坚守得住!

“师傅,徒儿已经讲述完毕!”杨过恭恭敬敬地说道。

“嗯,先坐下吧。”师傅微微点头示意道。

紧接着,师傅转头看向在场的其他人,开口问道:“不知道诸位是否已经给过儿将情况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呢?”

待杨过话音落下后,众人皆在心中暗自思忖起来:“可不是嘛,这行军打仗之事可不像江湖中的争斗那般简单粗暴啊。在战场上,最为关键重要的便是合理有效的排兵布阵之法。然而遗憾的是,咱们身边偏偏就缺少这样精通兵法谋略之人呐!”

回想过去的这几年时光,他们之所以还能够勉力支撑应对下来,一方面自然是依仗着自身高强卓绝的武艺功夫;另一方面,则是多亏了有黄蓉这位足智多谋的女中豪杰充当军师出谋划策。但即便如此,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他们依旧时常感到捉襟见肘、疲于奔命。

此外,还有一点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蒙古大军近些年来每次发动进攻时,所派遣出动的兵力往往不过只有区区数千人之众,即便是规模最大的时候,其人数最多也不会超过两万之数。

你们每次守城都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困难重重啊!遥想这数年以来,襄阳城一直处于战火纷飞之中,战况之惨烈实非言语所能形容。经过这般长时间的激烈消耗,城内原本数量众多的正规军恐怕如今已所剩无几了吧!

是啊,犹记得三年之前,城中尚有三万雄师劲旅,然而这三年间的鏖战与损耗实在太过巨大,以至于现在兵力已然不足一万之数了!不仅如此,那曾经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攻城器械,也早已在日复一日的战斗中消耗殆尽。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朝廷方面竟然迟迟未向此处派送新的攻城器具前来支援。

至于粮食方面嘛,则更是捉襟见肘了。早在两年以前,城中储备的粮食便已告罄,亏得这些年咱们四处寻觅、节衣缩食,方才勉强维持至今。若非如此,恐怕襄阳城早就陷入断粮的绝境之中啦!

唉……

至此,诸位应该对襄阳城当前的状况有了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了吧!而接下来的局势只会愈发严峻,即便会有新的江湖义士前来相助,但又能有多少人甘愿舍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来坚守这座孤城呢?毕竟,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这襄阳城于他们而言并无太多瓜葛。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讲,即便是襄阳城最终不幸落入蒙古人的手中,致使整个大宋江山沦陷崩塌,对于那些置身事外之人来说,又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呢?他们大抵还是能够继续安然无恙地生活下去罢了。

几个人闻听此言,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垮塌了下来,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心头。其中一人忍不住开口道:“前辈,您这般说法未免有些不妥啊,咱们好歹皆是大宋之人!”另一人也连忙附和道:“没错,此等话语若是传扬出去,实在不太悦耳动听呐!”

然而,全真教众人却并未多言,只因与自家师叔相处数年之久,深知其为人品性。师叔既然如此言说,想必自有一番深意和道理在其中。于是乎,他们皆选择默默地聆听着。

此时,只听得那前辈冷笑一声,说道:“呵呵,虽说这番话听起来不中听,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该去直面应对的问题,终究还是得想个明白透彻才行,诸位切不可再自我蒙蔽、自欺欺人啦!”紧接着,他将目光投向郭靖,缓声道:“凭你郭靖的威望和号召力,再加上在座各位,究竟能够招揽到多少甘愿舍弃自身性命前来守护襄阳城的江湖豪杰呢?三千之众?五千之数?亦或是整整一万人马?”说到此处,他稍稍顿了一顿,接着又摇了摇头,叹息道:“即便真能召集到这些人手,又能如何?仅凭这点兵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难以守住襄阳城这座坚城啊!况且,如今你们手中既无充足的粮草储备,又缺乏攻城所用的精粮器械,更没有精通兵法韬略、善于排兵布阵之人。以上所言种种,无一不是残酷的现实状况,试问你们到底凭借何物来坚守住襄阳城呢?”

这蒙古人之所以没有派真正的主力军进攻襄阳城,那是因为他们还在北方。

等他们的可汗将北方彻底统一之后,他们肯定要休整一段时间。他们到那个时候肯定会调动蒙古人真正的主力军过来,这最少也是十万以上人马了吧?你们就不到两万的人马又有什么作用?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