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阿芝好一点吗?”
“平静下来了。不过,我估计你要不回来,过几天还得犯病。”
“怎么回事?医生不是说她的病情稳定了吗?”
“萧姐,有件事情我得找你帮忙。”
“什么事?”
“阿芝犯病是因为她天天要吃的药没有了。阿芝平常开药的社区医院因为疫情,已经关门了。我想去药店碰碰运气,这附近的药店也全部歇了业。阿芝这处方药,网上也买不到。我想开车带阿芝去医院看看,才到车边,她就犯病了。看情形,除了您,她不会跟任何人走。现在出去还要带口罩,阿芝对口罩好像很紧张。不戴口罩,现在是什么地方都去不了。
萧姐,我记得与您一起做义工的成员中有一位陈医生。您可不可以联系一下她,看看是否可以代买一点药?”
“我知道了。我会打电话联系陈医生。对了,业主群里有个小程序,我发给你,你试试用用。”
疫情让全市的社区医院陷入了停顿状态。一些年老的市民平时出行不便,开一些常吃的控制慢性疾病的药品时,通常都会在最近的社区医院定点拿药。社区医院一停运,商业药店又关门,市民们只有前往半停半开的三甲医院就诊。
三甲医院对上年岁的市民来说,总是不那么方便。路途远不说,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看个病,无异于一次体力的较量。最让人崩溃的事情是现在的三甲医院营运手段先进,智能化程度高,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和习惯用小程序的市民进了医院,真就像文盲进去图书馆,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是分不清东南西北寸步难行。医院为此也派出不少导诊姑娘和坐在各个科室门口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患者用手机,上了年岁的市民内心总是莫名有被抛弃的无法自理的失败感。特别是挂号环节,更是不习惯智能生活的市民痛苦和内心焦躁的地方。
智能化程度越高,医院现场放出来的就诊号就越少。
习惯动动手指的智能人早早地在网上预约挂号,舒舒服服地按预定时间赶往医院,看病、拿药、治疗,一气呵成,高效便捷。
不会智能操作的市民运气不好,就只能一遍一遍往医院跑了。
业主群里转发的小程序就是为了解决疫情期间市民看病难题的网上诊断开药一条龙服务的APP。
萧玉与陈奕辉就这类信息化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的话题有过讨论。陈奕辉眼里,这些早在发达国家存在的应用技术成熟简单,有钱就可以快速地模仿建设起来。
“但是,老妈,任何改变全体公民生活方式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技术那么简单。涉及人权、法律保障和对传统习惯的尊重。适度的放慢一下脚步,将一些人文基础构建得更扎实细致一些,才能真正实现现代科技对人类服务的宗旨。忽略了其他,一味追求智能化,最后,不是人类征服科技,而是别有用心的少数人用最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控制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