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不置可否,随手拿起一本账册。</P>
每一套账册都配备对应的一份案卷。</P>
上面详细记载着申案者是何人,祖籍、住址何处,又于何年何月何日,因何缘由申请贷款。</P>
且附着数目庞杂的调查资料,包括审案人是否有家产田产、或于何处做工,是否有能力偿还等等。</P>
然后才是详细的账册。</P>
仅仅一个人的资料就如此繁琐,朱允炆看了一眼堆积如山的册子,脑瓜子直接懵了。</P>
“这么许多?”</P>
“杜大人,为何要搞得如此繁杂?”</P>
杜浩明笑笑:“殿下有所不知,倘若不调查清楚、记录清楚,一旦账款放出,万一造成烂账、坏账就麻烦了。”</P>
“所以咱们还是谨慎一些的好。”</P>
“嗯,此言有理,你先去忙吧,本宫现在就要审一下账册。”</P>
“是,那殿下您就先忙着,臣告退。”</P>
临走之际,杜浩明给一个师爷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盯紧点。</P>
出门之后,却忍不住嘴角上扬。</P>
如此庞大繁杂的账册,自然是他们给朱允炆准备的。</P>
但他们不怕查。</P>
上面的桩桩件件,都是真的。</P>
唯有一点,就是申请缘由上。</P>
虽然都写着‘用于购置xx处房屋一套’,但欠款最终去向,谁又能知道呢?</P>
他们自己自然有一套更简略的手段。</P>
只有朱允炆,就慢慢和这些账册打交道吧。</P>
当然,如果他看烦了、看累了更好。</P>
杜浩明需要的,只是在那些账册上,签上圣孙的名字罢了。</P>
。。。</P>
朱允熥最近忙得很。</P>
帮苏谨翻完了地,他才算真正融入到泉州的政务中去。</P>
泉州今年只有几件大事要做。</P>
各个小区的建设如火如荼,苏谨要求年底前必须完成第一批交房。</P>
除了本来就有的官窑外,苏谨还将目光投向了被废弃的宋元将乐窑。</P>
都知道,华夏出口几大奢侈品——丝绸、瓷器、茶叶。</P>
丝绸自己已经有了纺织厂,茶叶有了茶山。</P>
可瓷器是最麻烦的。</P>
首先,官窑自己可不能打主意,不然老朱得把自己狗爪子剁了。</P>
民窑的规模又太小,完全满足不了苏谨要求的规模。</P>
仅仅依靠买办,可不赚钱,还容易被人卡脖子。</P>
而苏谨就将目光放在了元末被废弃的将乐窑上。</P>
将乐窑位于延平府,就在尤溪西边不远。</P>
什么,这些地方不熟?</P>
说起他北面的一座县城,恐怕全世界的人都知道。</P>
那就是世界三大餐饮之一的起源地——沙县。</P>
窑是好窑,唯一的毛病就是不在自己辖区。</P>
尤其是自己前段时间,可没少往人家境内‘投放’土匪,延平知府可是烦自己烦的要死。</P>
贸然前去商议合作,只怕吃个闭门羹。</P>
不过苏谨也不是没有办法。</P>
“老三啊,大哥有个事情交给你去办一下,可有信心?”</P>
今日回泉州改善伙食,正坐在一边啃肉包子的朱允熞一听,顿时面露戏谑之色:</P>
“三哥,你可长点心吧,姐夫八成要坑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