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1 / 2)

骊之湄 鸣珂Vigdis 1431 字 6个月前

里克听得义愤填膺,不断地点头言是,而郭偃却仍然深陷在自己的沉思中。</P>

他真心不希望看到那两个稚嫩的女娃娃刚遭到亡国之变,就又被诬陷为祸国妖女。</P>

所以,郭偃很想竭尽全力地维护住这对女娃娃,避免她们过早遭到太多的伤害。</P>

史苏看到两人都没有反驳自己的话,愈发激动地说起来。</P>

“况且,当时我卜问的是讨伐骊戎的胜败,回答我的结果却是晋国的离散,像这样可是分裂败国的危险征兆啊。</P>

如果有人入据晋国,而且得宠于君主,参预了我国的国政,那么她说的话谁敢不服从?</P>

身为晋国的君主,却服从骊戎的女人,不是失败又是什么?</P>

如此看来,我们离亡国没有几天了!”</P>

郭偃静静地望着史苏激动的神情,想着那两个自幼娇生惯养的少女在故国战败后可怜兮兮地望向晋军时的恐惧不安,忽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抑之感。</P>

亡国之变,本是因为君主无德无能,世人怎能将这个罪责推脱到女子的身上?</P>

自古以来,便是男子当权,即使是能够有幸长伴君侧的女子,也向来都是久居深宫,不问世事,出入行动皆无法自由做主。</P>

所有的后宫女子,衣食住行均是全部依仗君主给予,一切言行举止也全部都是顺从君主的喜好而为,根本不敢提出任何自己独立的主见,妺喜、妲己与褒姒,想必也是如此。</P>

倘若不是君主本身掌权行事荒谬无道,仅凭区区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弱质女流,又怎么可能颠覆江山,祸乱朝纲?</P>

对于她们来说,生逢乱世,又遇昏君,天威难控,岂敢自专,莫说晋国如今尚未内乱,即使将来真的国破君亡,又怎么可能是由于他人之过?</P>

更何况,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待到危机到来之时,若是没有出现力挽狂澜之人,那便只能说是天意难违,但是,在危机真正来临之前,女子何辜!稚子何辜!</P>

想到这里,郭偃轻拍了一下史苏的肩膀,努力地安慰他道。</P>

“夏、商和周幽王三个末代君王的灭亡,不是因为女人的偶然,而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P>

它们之所以会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放纵惑乱而毫不反省,肆意奢侈而毫不忌讳,行动随心所欲,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才会亡国,而且得不到后世的追念。</P>

现在晋国比较偏远,土地也不多,齐、秦等大国就在旁边,即使国君想放纵也没有那个条件。</P>

我国的诸位上卿和邻国将会教训他,用新君不断取代残暴昏庸的旧君,还不至于亡国。</P>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大概会有一些当事者受到伤害,虽然如此,这些事对于晋国的全局应该并无大碍。”</P>

史苏听了郭偃的发言,似乎微微有些动摇,但显然还是没有被完全说服。</P>

郭偃看出史苏的犹豫,又继续说道。</P>

“而且,我听说,按照钟鼎上的铭文记载,商朝衰亡的原因,是因为国君的德行过少,不足以让世人归心。</P>

通过阴谋诡计邀笼人心的人,必定不能真正得到民众,权力也不可能维系长久。</P>

不合礼法,违反仁、义、德、惠的统治,就会失去天命的佑助,不可能长盛不衰。</P>

依我看,那两个女公子尚未成熟就被送来晋国,还没养成什么心机,根本成不了大事。</P>

就算她们打算挑起内乱,也不过是自己遭到不幸罢了,怎么能使我国的人民顺从呢?”</P>

史苏这才叹了一口气说道:“郭贤弟说的也有理,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早点做好准备才是。”</P>

郭偃点了点头:“那是当然,早做准备总不是坏事。</P>

不过,有时候,该进谏的谏言,您都已经告诫过君主了,君主不肯听取,您也不必再去惹他烦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