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偶遇(2 / 2)

或许少年另有所图?李乐萱自信于自身容貌,念头至此,面上微露不悦。</P>

杨光相貌俊朗,如其名,阳光满溢,令人舒心。然,一旦心生偏见,外表反成他人眼中瑕疵。</P>

杨光不知已被某佳人贴上“金玉其外”之标签。他径直走向中医书架,西医书籍琳琅满目,中医却寥寥数十本,不禁苦笑。</P>

千年传承,不过百年,便在西医冲击下节节败退。</P>

杨光无中西医门户之见,他认为,无论中医西医,能治病者即良医。不解为何总有人以“中医玄学”、“封建迷信”为由,欲除之而后快。难道华夏数千载,民众皆靠祈神拜佛度日?</P>

深知此非己力所能及,杨光抽书一本,寻角落,席地而坐。若王尚兴见此,不知是否会提刀而来。这衣物虽非顶级品牌,却也价值不菲,王尚兴自己也舍不得穿。</P>

李乐萱瞥见杨光,鄙夷更甚。若杨光研习西医,她尚能理解,中医?如今还有人学此道?</P>

非李乐萱轻视中医,实则其家乃中医世家。但据她所知,中医治病颇似碰运气,偶中非能,不中常态。</P>

倒是些不明所以的少女,视中医为神秘,引来某些人借中医书籍装腔作势,博取无知女子青睐。</P>

李乐萱决定不再理会杨光,若他真有此意,显然找错了对象。</P>

杨光翻开《病源方论》,初阅之下,大失所望。非书有谬,而是内容过于泛泛。如柴胡汤,仅言何时可用,注意事项,缺乏细节。</P>

看似周全,实则更适西医逻辑,或需明确药物名称。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方剂随人体质、环境等因素灵活调整。</P>

如《余氏百年医学笔记》,先述病情,再析患者详情,后列药方,并阐释缘由。若病情不符,又该如何用药,均有详述。</P>

若将中西医比作法律,西医似法典,条文既定,依规行事;中医则似判例法,如美国,前有案例,后循旧例。</P>

而这《病源方论》,以西医手法诠释中医理念,杨光失望,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