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师祖的两大遗愿,实质上是殊途同归——赋予百姓力量,使他们自主创造美好生活。”杨光巧妙地重新诠释道。</P>
李杰邦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心中暗赞弟子言之有理。尽管杨光的话语间带着几分狡黠,却不失其正确性。他深知师傅的心愿,比如让更多孩童接受教育,本质上亦是期盼他们未来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至于无病无灾的理想虽遥不可及,但若人人略懂医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疾病,未尝不是一种现实的追求。</P>
“如此,师傅更应走出这片山林!”杨光坚决地说。</P>
李杰邦眉头紧锁,显然对此有所顾虑。</P>
“师傅,您看,如今山里愿意学习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们向往城市,求学或务工。反观都市,或许有人对中医抱有兴趣,师傅也能借此机会将师祖的医术发扬光大。”杨光的一席话,再次触动了李杰邦的心弦。他意识到,个人生死事小,师傅的心血不能因自己而中断。</P>
“你不是还在吗?”李杰邦恍然大悟,这位能在梦中学医的弟子,无疑已是余家医术的继承者。</P>
或许只有李杰邦这般纯朴之人,才会全然相信杨光的梦境学艺之说。而杨光自己,也觉得这理由最为合理,况且,他并不惧怕外界的探究。毕竟,在此生之前,他从未与中医有过交集。</P>
“但我并不打算做一辈子医生。”杨光傲然言道,对他而言,学医仅是一种爱好,他深知自己难以忍受终日坐诊的生活。</P>
李杰邦指着他,半晌无语,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宣言惊住了。</P>
见状,杨光连忙补充:“行医重在医德,可世人却笑我缺德。”他想起了好友刘华,那家伙几乎将“缺德”二字刻在了脸上,还颇为自得。</P>
对了,不知刘华高考结果如何,这么久过去,应该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了吧。</P>
李杰邦真的生气了,他难得遇见一个医术天赋异禀的年轻人,对方竟无心从医,一心向仕途。这让他难以接受,以至于午饭时又没了胃口。</P>
“师傅,我要做官!”杨光再次表明决心,李杰邦则无奈地撇过头去。</P>
“做官?做什么官?贪官污吏吗?”李杰邦对官场并无好感,这源于他流浪时未曾得到官员帮助,以及后来与余洪斗争时,官场的复杂与冷漠。</P>
“师傅,您的观念该更新了!时代在进步,官场亦然。诚然,有不尽职的官员,但真心为民的好官也不少。若大众普遍认为做官即为恶,那么谁还会去做那些有益于民的好官?朝廷上下岂不成了乌烟瘴气之地,百姓又怎能安生?”</P>
李杰邦深知,在辩论上,自己永远赢不了这个机智的弟子。杨光明明志在仕途,却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更令他无从反驳。</P>
“再说师祖的愿望,是让每个病患都能得到救治。师傅您在这里,一天顶多看三十个病人,少时仅几个或十几个,且多是小病小痛。而在大城市,您的门诊量至少能翻倍。”</P>
李杰邦的心动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