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不得不又一次将自己的计划概述了一遍,最终还斩钉截铁地宣称,网络经济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P>
其他人或许只是出于对杨光的尊重而倾听,毕竟,哪怕是梁同风、黎敏、唐芸雅等人对杨光的投资,更多是基于对杨光个人的信任。在他们看来,这一百万近乎是无偿的赠予,有去无回,但若能因此与杨光保持良好关系,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P>
然而,黄兴明心中却泛起了波澜。两人的情谊虽因黄兴明被蛇咬伤而起,但在日后的交往中,黄兴明逐渐发现,杨光的眼界远非一个普通医生所能及,许多见解,即便是他自己也难以企及。</P>
黄兴明虽仅是石南的秘书,但身为秘书的他同样怀揣着向上攀登的雄心。他之所以对石南鞍前马后,无非是期望将来能有更广阔的前程。石南在西江已近三载,按规矩,他最多还能在此两年多,无论石南是升迁还是调往他省主政,定会为他做出妥善安排。十年之后,自己未必不能独当一面,即使无法主政,也必居要职。</P>
如今,无论哪个城市,经济发展都是核心任务。既然杨光断言网络经济将成为未来的主流,那么自己若能提前洞察,或许就能在未来先人一步。</P>
实际上,无需杨光的保证,黄兴明心中已有此预感。单从现今大学里开设的专业就能看出端倪——昔日他求学时,计算机尚属新奇之物,而今,哪所大学没有设立相关课程?更有传闻称,电子商务已悄然兴起,只需在电脑上下单,商品便会送货上门,据说大洋彼岸的国家已实现此般便捷。</P>
“十八哥,找个时间详细说说你的想法吧。”黄兴明笑道,眼见杨光周围朋友众多,不便此刻单独相谈。</P>
正值午时,黄兴明等人下午还需上班,众人未饮酒,相聚片刻便各自散去。</P>
回到余氏诊所,李杰邦同样激动不已。杨光虽自称其徒,且是在梦中学艺,但他在许多治疗方案上的见解,连李杰邦都感到惊讶。时常与杨光探讨医学知识,李杰邦亦觉受益匪浅。</P>
李杰邦心无旁骛,他的愿望一是成为一名好医生,二是将师父遗留的医学笔记出版。</P>
“这次多亏了姜厅长的助力。”李杰邦从桌案上拿起三本书,杨光这才发现,竟是《余氏医学笔记》的一至三卷。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扑面而来,显然,这些书刚从出版社取回不久。</P>
“这次印制了三千套,不知能否售罄。”李杰邦略显忧虑。</P>
杨光却不以为意,专业书籍不同于教材或小说,难以大卖。事实上,前世他出版的医学专着销量一直平平,但他相信事在人为,自己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为师祖的心血做推广。合上书本,杨光目光一凝,只见作者一栏中,竟有自己的名字。更令他意外的是,还有一个他未曾预料的名字,且排名第二。</P>
姜远志!</P>
除姜远志外,首位是他的师祖余洪,其次是他师父李杰邦,而自己的名字则置于末位。</P>
李杰邦察觉到杨光的神情,连忙解释:“这是我提议的,这套书能如此迅速出版,姜厅长着实费了不少心力,还花了很多时间整理这些病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