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案例(2 / 2)

若李杰邦早前便在洪都,以其医术,理应早已声名鹊起。</P>

更关键的是,徒弟已如此出色,那这位师父,在医术上超越自己自是不在话下。</P>

“确实不在,几个月前师父还在乡下。”杨光答道。</P>

“是不是东岭省郁南市府前县高家岭乡余岭村那一片?”黎泽韶忽然激动起来,双手紧紧握住杨光的肩膀。杨光一脸茫然,黎泽韶竟能如此精确地说出师父的住处,难道他是师父的亲人?可师父明明说过自己也是孤儿。</P>

“是不是?是不是?”黎泽韶连连追问。</P>

杨光终是点了点头。</P>

“我早该想到的,看到你的药方就该想到!”黎泽韶兴奋得像个孩子般大呼小叫。</P>

良久,黎泽韶才平静下来,道:“杨大夫,严格来说,我勉强算是你的师伯。”</P>

杨光面露疑惑。师父明明说过,师祖只收了他一个徒弟。况且,既是师伯,何必在前加个“勉强算是”,这样一来,意味全然不同。</P>

“也难怪你师父没提过我,”黎泽韶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越回往昔。“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作为知青下放到余家村,在那里遇到了你师祖。一次病倒,正是你师祖救了我。也正因如此,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师祖见状十分高兴,对我更是倾囊相授。”</P>

至此,杨光才恍然大悟,黎泽韶并非无师自通,只是知者甚少。</P>

黎泽韶坐在医院门前的台阶上,续道:“那时,你师父也在,只是我们都唤他小杰,以至于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后来,师父拿出了《余氏内功心法》,并说作为一名中医,若不能修炼出气感,便不能成为真正的中医,至少在针灸上不会有成就。”</P>

说到这里,黎泽韶叹了口气,“当年师父将功法悉心传授给我们,小杰很快学会,并得到师父确认,他已经修炼出了气感。而我,即便修炼了三个月,依旧一无所成。”</P>

“师父曾言,唯有修炼出气感者,方是他真正的弟子。至于未能修炼出来的,则不可自称为他的弟子。尽管如此,你师祖并未在其他方面苛责于我,医术上的求学他同样倾力教授。唯一不同的是,你师父能称他为师父,而我只能尊称他为余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