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治水难题(1 / 2)

「治水」

雨下了快一个月,终于有了渐小趋势。

济州城城墙上已成收容居民的临时场所,绕城搭了一圈雨棚。

男丁白日都派出去挖水渠或者筑水堤,老弱妇孺们被安置在棚里避灾。

站在最高处便能俯瞰城里城外,淅沥雨中,士兵和百姓正披着蓑衣合力疏通沿街水道。

保护家园,从来都是百姓的自觉。

内城河的水渐渐泄出,落雨混着街面积水也沿着新浚凹道滚着外流,注入护城河,再蜿蜒入运河和黄河。

城内积水已从腰腹降至脚踝。

只要雨停,城里水灾就能解决。

但就如同连环套般,中部运河决口堵住后,暴涨的运河水又向下游奔涌注入黄河,那么下游又有漫口决堤风险。

是只管好自己这一头,还是作为上游,也为下游多考量考量?

冷玉笙也不披甲不着官袍,只戴个斗笠一身蓝衣站在雨里,浑身早淋得湿透,立在城墙最高处门楼上发呆。

城外是绵延的农田,此刻尽泡了水,今年的收成铁定完了。

此处是平原和西边丘陵山区交界,远处隐在雾中的是零星几座山丘,运河水从山脚奔腾而过。

摆在眼前的难题,一是受灾百姓粮食供给,二是下游泄洪。

他心内有了些主意,但还在犹豫。

-

楚歌带着黄兵匆匆走上城墙。

他摸过旁边竖着的一把伞撑到冷玉笙头顶:“病才没好多久,少淋雨。”

但怎么可能少淋雨,从到了这边,雨就没消停过。

冷玉笙忍耐不住,咳嗽了一声。

“金老头晚上准得骂你!”楚歌嘟囔着抱怨,“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娶妻?又没带楚辞,又不要侍女,指望我呢……没个女人照应真麻烦。”

“有你不挺好么?”冷玉笙硬扯出个笑来,“说正事。”

黄兵便回禀:“殿下,城内排水已不打紧,现在要紧的是人快没饭吃了。”

冷玉笙抱了抱胳膊:“还有多少能用的存粮?”

城墙上设了十数个粥棚,之前已叫官府开了粮仓,底下的也被水泡了,只有上边的抢救出来,但供给全城已半个多月,很快就会有缺口。

“不到五天。”黄兵答。

冷玉笙忽然问:“黄指挥,你当土匪的时候,怎么打劫的粮食?”

“这……”黄兵哑然,他早就“改邪归正”了。

“本将军瞧着那边有几座山,地势高应受春汛影响不大,听灾民讲也有土匪出没。你带百来人上去探探路,打劫下山寨。”

冷玉笙抬手向远处指了指。

“呃……”黄兵嗓子一噎,禁军也能打劫?

冷玉笙绷不住笑,拍了下他肩膀:“是剿匪,正当剿匪,还望黄大哥给济州城百姓立个功。”

听主子叫他“大哥”,黄兵霎时泛了脸红,拍了拍胸脯保证:“这我擅长,殿下放心!”

冷玉笙又沉吟一下:“但此行,不只是为剿匪收粮,你还得帮我做件事情。”

他凑近黄兵耳语一番。

刀疤脸黄指挥抹了把脸上雨水,迟疑一瞬还是点了点头,然后得令下去。

-

冷玉笙转身又望向城内,吩咐楚歌:

“现在雨势不大,城内也能走人,叫每家男人各带个士兵去盘点自家没被淹到、还能用的粮食,称量后记个账,统一借了回头再补回。”

又补充:“额外多补三成新麦。就说是吴王下令,凡交粮的门口插根王府小旗,信用有保证。”

“主子,谁愿意把自家粮食拿出来充公?你还叫他们自己记账——”

“那就多记点好了,不太离谱就成。”知道楚歌想说什么,冷玉笙接过了话。

“况且只是借粮,还都是去岁存粮,以后再补新收粮食。这笔买卖,划算。”

“先熬过去这几天。”冷玉笙才问,“江南运粮船不是出发了吗?为什么还没到?”

他刚到济城就派人带着圣旨去江南各州转运司要粮了,五天前收到运粮船已出发的消息。

楚歌这才从怀里掏出近乎濡湿的一张信笺。

是从南边二百里运河沿线彭州传来的消息,说江南数州虽然刚扛过去桃花汛,尚自顾不暇,水路又汹涌难通行,但毅然决然北上送粮。

只是运粮船被湍急水流困在半道淮水处不敢动弹,得等雨停了才能送到。

结论就是,慢慢等。

冷玉笙将信笺搓成团,刚想扔进雨里,又收回抚平,递还楚歌。

“张家摆明了要跟朝廷作对。”

他低头解开了袖上纽扣,胳膊上存的水便从腕上滴落:“父皇自己作的,却都摊到了百姓头上。”

“可杨祚那边明明都打点好了,怎么也不老实运粮?”冷玉笙有些疑惑。

这才想起议亲一事,许是出了什么岔子?

“楚歌,京里有传来消息么?阿嫣……有递信吗?”

他总逼迫着自己不去想起她,否则只会胡思乱想,只想着赶快回去。

楚歌摇了摇头:“上回来信还是半月前。”

冷玉笙心脏跳空一下,他极怕自己不在京,有人会找杨烟麻烦,但想想,连父皇都支持他们了,还能有什么更大的麻烦?

除非……杨氏有变数。

他有些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