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朱元璋喝米汤!伯温你也喝!不能浪费粮食!(1 / 2)

寅时一刻朱元璋就离开御书房,乘了仪鸾司备好的马车,带着毛襄,在宫门口接上早已等待多时的刘伯温一起赶往狮子山。</P>

这个时间,不巧正好跟太子朱标回宫的时间错开了。</P>

朱元璋并不知太子已经回宫。</P>

马车一路奔驰,过了玄武湖,绕过清凉山,直奔狮子山后山。</P>

狮子山后山是水流湍急的长江支流。</P>

一身玄色劲装便服的朱元璋站在山脚下,耳边是江水咆哮的声响。</P>

毛襄手里拿着麻绳,麻绳有四五岁孩童的手臂一般粗细。</P>

刘伯温站在朱元璋一侧,凝眉看着毛襄。</P>

此时,身手矫健的检校卫腰间系着麻绳的另一端,往山腰处攀岩。</P>

打定主意,就是要光明正大的上去,心里就没那么多顾虑了。</P>

山前,一万兵正埋头开掘山路。</P>

山后,朱元璋等待毛襄等人攀上山腰。</P>

只是……</P>

徐达在夜里接到太子朱标后,便立刻把一万兵撤了。</P>

进宫面圣,朱元璋已经出宫了。</P>

没人知道朱元璋来了狮子山后山。</P>

除了随行的刘伯温,以及毛襄所带的几个心腹检校卫。</P>

人不用多,人多了反而误事。</P>

好在攀援十分顺利 ,三个检校卫很快上了半山腰平缓处,把粗粗的麻绳系在了……</P>

系在了“豪强集团”的 门板上。</P>

没办法,系无可系!</P>

朱元璋身材魁梧,身手也敏捷。</P>

自称帝以来,他依旧每日申时一刻起床,在宫里拎着百十斤的石墩锻炼身体,从未松懈。</P>

这位年过四十的帝王,身体好着呢!</P>

只见他将麻绳绕在右手臂上几圈,左手紧紧拽住麻绳上端,两脚腾空蹬在石壁上,手脚配合,不一会儿就接近了半山腰。</P>

临近平缓处,朱元璋两脚往石壁上使劲一蹬!</P>

两手臂发力,猛然一拽,纵身一跃 ,人稳稳地落在了地上。</P>

“喀拉!~”</P>

突然一声木板破碎的声音传来。</P>

朱元璋还未高兴,目光下意识循着响声望去。</P>

只见麻绳另一端牵住的一块门板,轰然倒地,碎了!</P>

朱元璋不禁皱眉!</P>

咱没怎么使劲儿啊?</P>

这就碎了?</P>

他摇摇头,蹙着眉头打量着这处除了院墙崭新其他地方都破败不堪的院落。</P>

“难不成这就是那贼匪头儿绑咱标儿的地方?”</P>

此时,毛襄带着刘伯温也上来了。</P>

刘伯温喘着粗气,快步跟到朱元璋身边,谨慎小心地往院里看。</P>

朱元璋与他交换一下眼神。</P>

刘伯温会意。</P>

朱元璋压低声音对毛襄说:“毛襄,你与另外三人埋伏在灌木丛里。”</P>

“咱和军师进去看看。”</P>

“若有情况,咱打一马哨,你带人进来救驾。”</P>

毛襄不放心,想跟着朱元璋一同进去。</P>

可遇上朱元璋那双威严的眼睛,毛襄话到嘴边咽了下去。</P>

只得拱手,小声道 :“臣遵旨。”</P>

随后,带三个检校卫瞬间窜入旁边的灌木丛,躲藏了起来。</P>

朱元璋在前,刘伯温在后,一君一臣进了“豪强集团”的地盘。</P>

几天前,这里还曾是太子朱标“工作”过的地方。</P>

作为“豪强集团”的二当家,朱标可是亲自给山寨垒过墙呢!</P>

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刚刚跨进门槛,朱元璋就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味道。</P>

当年在这个地方埋伏陈友谅的时候,并没有这处院落。</P>

不知是何人能在这个险峻的位置,建起这么一处分前院和后院,两进的宅子。</P>

前院寂寂无声,连风都没有。</P>

西窗前的石榴树抽出了新芽,嫩黄嫩黄的。</P>

干枯的葡萄架子上,挂着几棵干瘪的葡萄干。</P>

君臣二人默不作声,脚步放轻,一前一后跨进前院的主屋。</P>

主屋三间,没有任何家具。</P>

堂屋的青砖地上,平放着一张门板。</P>

此外再无其他摆设。</P>

朱元璋似乎不敢相信地四处打量!</P>

他万万没想到这贼匪的老巢居然如此简陋。</P>

主屋三间,肉眼可见空无一物。</P>

他不死心地又敲了敲四面的墙壁,企图能找出什么暗门之类的机关。</P>

结果可想而知,令他大失所望。</P>

刘伯温也蹙着眉头想不通,他抬脚出了主屋,在院西边的锅灶里发现了一锅汤。</P>

“皇……老爷。”</P>

朱元璋应声出去。</P>

“这是……?”</P>

他看着锅里的一锅米汤,十分费解。</P>

刘伯温捋着山羊胡,琢磨着开口:“是贼匪的锅灶和米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