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指导(2 / 2)

长欢食肆 四颗杨梅 1208 字 8个月前

马车不知何时停了。</P>

听着里头的交谈告一段落,无为才出声提醒。</P>

李清远先下了去,再伸手去扶李玥妩。</P>

待三人站定,李玥妩要道谢时,裴泓之也跟着下来了。</P>

他看向李清远的同窗,“你所居之地还有多远?可需马车再送一段?”</P>

男子忙拒绝。</P>

“谢裴公,并不远,出了巷子左拐就是。”</P>

他本想同李清远讨论方才所得,可不知为何,在裴泓之目光注视下,却出言道别。</P>

男子离开,李玥妩看向裴泓之,道:“多谢大人。”</P>

谢他相送,也谢他教导李清远。</P>

“嗯,”裴泓之举步往小馆里走,“既然要谢……我有些饿了。”</P>

李玥妩明了。</P>

“大人且稍等。”</P>

说来,她还欠着裴泓之一顿席面。上次有张顺他们在,便能做数了。</P>

小馆里已没了客人。</P>

裴泓之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对李清远道:“方才听你答卷,《孟子·滕文公》一篇或有疑惑?拿书来,我仔细讲于你听。”</P>

“好。”</P>

李清远应了,步伐轻快去后院书房拿书。</P>

孙婆婆视线在裴泓之和李玥妩身上绕了圈。</P>

她老婆子长二人三十载,比不得他们聪慧,但自有几分识人的本事。</P>

裴郎君对娘子的态度有些不同以往。</P>

“婆婆,把送来的虾洗了吧,做虾丸要用。”</P>

孙婆婆收回目光。</P>

李玥妩片着鸡胸脯的肉,没有深究孙婆婆落在身上的视线。</P>

另一边,裴泓之听着李清远将自己的见解说完,才点出其中的错漏。</P>

早知李清远能入县试前十,必然是扎实学过基础,今日一问一答,更叫裴泓之心中满意。</P>

“童试中的县试、府试、院试都是小题,却更考验基础,非踏实研读不可过。之后的乡试、会试则取完整片段成题,相较之下,反倒容易。”</P>

李清远认真听着,被夸奖时,心中欢喜,面上却极力克制着。</P>

讲过了书,裴泓之又提点了他覆试的准备。</P>

若正试通过,覆试或可不去。但考生为给学政留下印象,往往每场都参加。</P>

“你若去,试经义应当无甚难度,试论……京城一道学政姓鲁,今岁吏部考核政绩显着,入京后被钦点为学政。”</P>

“鲁大人乃是正德三年进士。会试他位列第三,却在殿试时因策问稍逊一筹,落到了二甲。”</P>

裴泓之见李清远面露好奇,轻咳一声,语气中带了些笑,道:“听闻鲁大人最喜王圣人抄写的《上林赋》。”</P>

在灶头捣果仁的李玥妩勾了勾唇。</P>

正德三年,大乾逐渐从战争中喘息过来,百姓的日子稍有起色。举国依正德帝之令,仍奉行朴素之风。鲁大人许是在殿试时做了篇不合时宜的文章,才没了一甲的名次。</P>

此后,他对外就宣称喜爱文辞清丽的作品,然私底下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小爱好。</P>

裴泓之的意思,李清远正考既已稳过,覆试时便可投其所好,冒一点风险,给鲁大人留个同道中人的印象。</P>

她抬头去看李清远,却对上了裴泓之的目光。</P>

李玥妩眼中蕴着浅浅的笑意,眸色清亮。唇角的弧度还未散去,让整个面容生动了许多。</P>

裴泓之愣了下,抓着书卷的手紧了紧,眉眼愈发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