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女人在家编筐,黄荆条需求量提高。牛小民和小三子也不砍柴火了,改割黄荆条。
编筐不但需要黄荆条,还需要大量的筐提系。酸枣树是做筐提系最好的材料,两个男孩又开始满山遍野挑选合适的酸枣树。
韩家院子里跟条编加工厂一样,院里摆满了编筐的材料。
这么多人出来进去的,也引起了胡同里小脚老太太的注意。
好嘛,一开始来了一个帮忙了,随着时间推移,一个又一个小脚老太太都参与进来了。
韩家院子里摆不开,只好求助居委会。
张主任来韩家一看,嗨!这是好事呀!必须支持!
大手一挥,全部转移。给找了个废弃库房,连材料带人,全移过去了!
编筐的人手多了,上山砍黄荆条的人供应不上。
张主任有办法,一开始抽调了六个年轻妇女跟着上山。
随着土筐土篮子一批批成形送去工地,参与编筐的人手更多了。
就这样,本来几个小伙伴的自发行动,最后变成了街道的集体活动。
不过结果是好的,编筐队从平均每天都能完成七八个筐的任务,到后来渐渐提高产量,一天能编出三十多个土筐土篮子。
人民大会堂工地,军事博物馆工地,还有其他挨着近的几个工地,居委会都组织人去送了土筐土篮子。
因为这事儿,他们居委会还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扬,号召市民们解放思想,提高思想能动性,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完成十大建筑工程。
张主任这段时间春风得意,走路都带风。大食堂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都影响不了她的好心情。
大食堂的师傅们也挺为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但是老百姓不管这些,你管着食堂,人们吃不好肯定找你说事儿。
领导也给他们施加压力,没办法,大师们开始动脑子,想办法,什么二蒸饭,什么重复发酵的馒头窝头都弄出来了。
糊弄肚子呗!味道口感就别强求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五八年的春节到了。
这个春节,没人有过年的劲头。
不能买年货,不能自己家蒸馒头,做豆腐,也不能包饺子,就没有年味!
集体吃饭,大食堂的伙食,过年的饭菜说不上好吃难吃,可总算没有让大家饿肚子,全吃饱了。
大年三十,老太太能拄着拐走路了。韩家祖孙也在大食堂吃的年夜饭。
玉米地瓜加小麦三合面的大包子,大人每人三个,小孩每人两个或一个。
不过每桌还有一盆海鱼,一盆白菜炖肉。据说都是从外省调拨过来的。
有鱼有肉,还算是丰盛!
大饭厅里,人们互相拜年,说吉祥话,气氛倒是很好。
吃完饭,大家各自回家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