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们充分考虑了当地政策上的不确定因素。一同入住,抱团取暖,公司对外就叫钱氏集团。</P>
李厚银为什么没让他同学,一开始就把企业投资到开发区,就是进行了充分考虑。开发区时建时停,几乎没有一个外来规模企业,都是本地企业。仅在开发区注册,或将厂部建在开发区,实际经营和生产都不在开发区,就是要的财税优惠政策,利用开发区的名义逃避税款。即使个别外地企业来后,先期许诺的条件,就不算数了。有的干脆低价将农民土地征收过来,转手卖出。靠卖地挣钱,作为财政补充。这不长远,只顾眼前利益,会影响温春市的经济长远发展。</P>
还曾发生一起非法侵占案件。</P>
有一个内蒙古的酒商老吴,看中了开发区一个山坳,这里有泉水,做酒,水质很好,他花了300万,把这个方圆五十亩地承包下来,又给征地五亩,建了个厂房,最后酒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合格,可是过了第二年。开发区工商局一个王科长来了,说他的不合格,是假酒,扣了他的酒。后来他找了局长,最后又说合格了。第三年那个工商局局长退了,酒又不合格了。就这么下去,三年,他由于不能正常销售,时间一长,有点名气的酒牌子也倒了。最后找到省里检验,产品合格。可是他的企业已耗没资金,他要贷款,找到开发区信用社,说贷款行,贷款六十万,回扣十万,而且信用社预收贷款利息二十万,他最后只剩三十万,而且用作贷款的抵押物必须是他整个酒厂财产,其实有一百万的抵押物就够了,可非得要全部。他把几个产权证都抵押上了,贷款下来了,酒商的儿子实在忍不下去了,偷走了三十万外出做买卖去了,酒厂还是停产了。</P>
二年后,这小子,在外面做买卖发了财,赚了100万,要用60万还信用社,找到了信用社,信用社说没有这笔贷款。而且说那个负责贷款人王副主任已经不在信用社了。老吴出示了借据,信用社以查验为借口,把借款合同、借据全收回去了。再去问,对方说根本没有这个事,老吴去了多次,每次都以他无理取闹被轰了出来。</P>
信用社的王副主任,最后说是用典当行的钱借给老吴的,现在不是六十万了,且贷款超期,不是还款问题了,而是要收抵押物。</P>
吴到处告,可无人受理。最后,人家给他30万,让他走人了。吴的酒厂就成了信用社那位王副主任了。其实开发区工商局的科长,和王副主任是哥俩。且他们的姨夫就是温春的周市长。</P>
开发区背后的秘密,李厚银最清楚不过。开发区财政局一度打报告,申请开发区财政自收自支,就是以后收支都可以不通过市财政局了,李厚银以省财政厅不同意给否了。</P>
这回招商引资,主管为许青云捞业绩,但也不能把自己的老同学都搭进去啊?同时客观上,确实能为温春市建立健全温春市产业基础,拉动就业服务。</P>
后来的事实证明,幸亏李厚银想得全。最初到内地投资者,就怕政策一时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