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以一己之力,辅佐董卓掌控京师、威压天下诸侯。哪怕天下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也没有真正将董卓灭掉。像李儒这样的谋士,所作所为是否大逆不道暂且不谈。只说他的能力,绝对是天下奇才!难道这名来主公麾下投效的文人,竟是此人吗?令黑衣文士惊讶的是,袁耀竟然准确的猜出了自己的身份!没错,他就是李儒。李儒本以为自己来投,袁耀会无比惊讶,而后将自己奉为上宾。却没想到,袁耀竟然一眼就看透了自己!李儒以假死之计瞒过了天下人,却瞒不过袁耀吗?袁耀如此年轻,就有洞彻人心之能,简直是妖孽啊!“我的身份,还是难逃公子法眼啊。”李儒苦笑着摇了摇头,旋即对袁耀拜道:“李儒李文优,拜见袁耀公子!”袁耀上前扶起李儒,对李儒道:“先生请起。你既然来到我府上,就是我袁耀的座上客。吾已命人备下酒宴,咱们边喝边聊吧。”“在下恭敬不如从命。”徐庶能看出,自家主公是要收服李儒。他对袁耀的这种行为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很赞赏。李儒鸩杀少帝固然有罪,可他徐庶不也是一个杀人犯吗?天子的命是命,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在徐庶看来,李儒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的主公董卓。就算要清算罪责,也要算在董卓的头上。袁耀本想将徐庶介绍给麾下文武,可现在多了李儒,酒宴就变成了三人小宴。等自己收了李儒,再将他介绍给麾下文武也不迟。酒过三巡,袁耀对李儒道:“自长安之乱后,世人皆言先生已经死了。想必先生是早有谋划,假死脱身吧?”李儒饮下一口酒,点头道:“自从董公沉迷貂蝉、与温侯离心离德开始,我就知道,西凉军的末路要到了。董公一意孤行,我就算有千般计谋,也无法挽回局面。我本应该随董公一同赴死,以尽臣节。可董公的行为实在太令我失望了,我不想陪他去死。”“于是我便称病不朝,暗中脱身。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走得越远越好。中原战乱不休,能够容我避祸之地,也就只有江东了。”“后来温侯诛杀董公之时,我已人在吴郡。被王允所杀的李儒满门,只是一群替身罢了。我一家老小,都在吴郡活得好好的,只是不想再卷入纷争。”听着李儒的诉说,袁耀点了点头。中原战乱,前来江东避祸的智者不少。比较有名的智者,当属张昭、张紘二人。以李儒犯过的罪,在吴郡隐居自然要隐姓埋名,不可能像二张那般名声在外。如果没有自己,李儒应该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就如自己前世所知那般,自从长安乱后,世上就再无半点李儒的消息。想到这,袁耀又对李儒问道:“既然先生已经隐居,为何又来投我?”“因为我在袁公子身上看到了希望。”李儒看着袁耀,感慨道:“我年幼的时候就四处求学、拜访名师。习得一身谋略之后,便向举孝廉,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从我求官开始,我才知道这世道有多么的黑暗和艰难。”“天子卖官鬻爵,十常侍祸国乱政。在朝堂上主政之人,尽是些衣冠禽兽。寻常文人,想凭孝廉入仕,根本不可能。我们这些寒门学子最好的归宿,就是给世家豪族当奴仆。
第106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