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倒也一日日被泱肆熬过来了。</P>
婚礼前一夜,泱肆开始失眠睡不着,望着大红的宫殿发呆,坐立难安地在寝宫里走来走去,忍不住想明天见到了莫辞一定要问问他,是不是也像她一样紧张。</P>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用问,他一定也跟她一样,激动紧张,难以入眠。</P>
说起来紧张对于泱肆而言是一种很难得的情绪,她一生恣意张扬,想什么做什么,只有到了这样的时分,才会有种不知所措的慌张。</P>
眼见天快亮,再过一会儿便会有人来伺候她梳洗打扮穿嫁衣,再不抓紧时间睡会儿,泱肆怕明日状态不佳,于是又逼迫自己躺到床上,闭上眼睛。</P>
闭上眼却仍在乱七八糟地想事情,直到殿外热闹起来。</P>
一大堆宫女嬷嬷站在殿外,高喊:“新婚吉日,公主起身,凤冠霞帔,十里红妆,盖头待嫁!”</P>
接着,她们推门而入,端着沐浴香药、点妆物品、嫁衣绣鞋,以及魏清诀送的凤冠,和梅妃绣的红盖头。</P>
铜镜里的女子点着红妆,描着黛眉,穿上大红的嫁衣,戴上精美的凤冠,掩盖了素日里那些冷傲的气质,变得明艳动人,风华绝代。</P>
落染为她落下盖头,牵着她踏出未央宫,坐上贴金的步辇,前往金銮殿。</P>
金銮殿外,重重台阶之上,帝王端坐在此,宣告公主出阁。</P>
泱肆坐在步辇上,微微垂眸,从狭窄的可视范围内,望见两边站着许许多多,皆是来见证大北最尊贵的公主出嫁的人。</P>
李公公双手捧着一道金帛圣旨,奉给帝王,由其亲自宣读。</P>
“护国公主靖安,能文善武,前年西疆一战,平定战乱,亦证其能。朕尽布告天下,自今无居何地,皆北朝至贵公主,得国家久庇佑,莫能伤其分。”</P>
这是在向全天下昭告,皇家永远庇护长公主,没有人能伤她分毫。</P>
这道圣旨的分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免死金牌。</P>
可泱肆不知竟还有这道圣旨,父皇从未向她提过。</P>
接下来,宫中设了出阁宴,与此同时她要分别前往寿康宫和坤宁宫,拜别太后和先皇后,而后再回到宴席上,待宴席结束后,再出宫,入国师府拜堂。</P>
寿康宫拜别时,泱肆原以为得不到太后什么好话,毕竟她老人家并不喜自己,没想到,她接过泱肆敬的茶,抿下一口之后,缓缓道:“百年琴瑟,百年偕老,日后记得常回宫走走。”</P>
不论她的祝语里有多少真情,至少泱肆挺感激她不会在这样的日子里与自己为难,于是便笑道:“皇祖母若是不嫌烦,孙儿当然会常回来。”</P>
太后摆摆手,不再多言。</P>
皇后已逝又无新后,但泱肆仍需来到坤宁宫,跪在先皇后的牌位前,敬一盏茶,叩首拜别。</P>
若是母后在的话,一定会很高兴,给她说好多祝福的话。</P>
离开坤宁宫,泱肆坐上步辇,前往乾清宫。</P>
殿内歌舞升平,这是皇家为她而举办的隆重酒宴,宾客满座,送上贺礼。</P>
作为今日的新娘,泱肆盖着盖头,需得独自坐在里间,与外面隔着一道珠帘。</P>
泱肆忍不住从盖头下往外看,企图寻找另一抹红色身影。</P>
莫辞今日穿红袍,一定很好看。</P>
想着,她就很期待,又觉这时辰太过难熬,怎么才是午间,这出阁宴何时能结束,她何时能去到国师府,拜完堂掀开盖头看看莫辞。</P>
三日不见,她好想他。</P>
啊,怎么办。</P>
这是泱肆第无数次发出这样的感叹。</P>
怎会一时半刻也不想忍受见不到他?</P>
真是完了。</P>
胡乱地想着,泱肆终于瞟到了一道红色的身影,虽然看不全,只有那人大红衣袍的下摆,还有同样红色的云靴。</P>
泱肆知道,是他发现她在寻他,所以故意往她这边走。</P>
只是没多会儿,又离开了。</P>
外间在宣读贺礼,泱肆没什么兴趣,那些达官贵人送来送去也无非就是那几样。</P>
直到泱肆听见慕诺的名字。</P>
“慕家三公子,送礼清平坊美酒四百一十三坛!”</P>
多少?</P>
这家伙不会是把清平坊给她搬来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