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进士科,理工科和农科的第一场,考试时间为一天。
其实这已经算是将就古人了,若是按照后世,八十道题顶多俩小时。
而理工科的第二场考试,占据了整场春闱的大部分时间,足有七天。
这主要是因为第二场考的是实操,这时候的条件很落后,诸如让木匠类的打造战车、器械,让铁匠类的打造兵刃、让火器匠人手搓火器部件等等。
整场考试的考题都由制造总局拟定,按照规定,即使是工匠类考生,第二场考试入场时,也不准带任何自己的器具。
所有考试用到的器具,皆由制造总局提供,比如打造兵刃用的锤子、炉子和生铁。
而冶炼类的考题,制造总局提供相应的矿石。
七天时间,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器具,全看考生的发挥。
最后一场考试,考的比较抽象,因为考题全是张世康自己出的,考试时间为一天,形式与问策相同,但主要考试方向不同。
比如第一场的问策,考的是本学科的常见问题,考题皆由本学科的制造局老匠人所出。
而最后一场的考题,张世康压根不懂各学科的具体知识点,考的则是大方向上的问题。
整场春闱三月二十五日开考,四月初三结束,十天后,也就是四月十三日开始填榜,四月十五日发榜。
时间看似充裕,但进士科将近二十万考生,给阅卷考官的时间仅有十天。
在这十天时间里,所有考生的试卷,要先着人抄录一遍,以防有考官根据笔迹作弊。
抄录完毕后的试卷为三无试卷,即无姓名、无标记、无纰漏,原卷封存,考官拿到的便是三无手抄版来评卷。
但理工科却又有不同,理工科的笔试题大体相同,但实操才是重点,为了这件事,制造总局的人没少下功夫。
当然,整场考试的九天时间里,所有的考生皆不能离开考试的小房间,就是上厕所也要报备,并且由人跟着以防作弊。
到了三月二十五这天,春闱如期开始。
张世康倒是准时到场,只不过他仿佛就是个来剧组探班的,将主要事务也都交给了宋应星和毕懋康。
主考官在考场一般被称呼为总裁,张世康很喜欢这个称呼。
第一场考试乏善可陈,第二场考试还有点意思,张世康似模似样的在各考场巡视,甚至蹲在一个铁匠考生那儿看人打铁。
尤其是冶炼科考生,黑烟火烧的,看起来不像在考试,倒是像在玩火,不少考生都手忙脚乱的。
冶炼最重要的是温度,温度达不到根本不能去除矿石里的杂质。
制造总局提供了缩小版的常见冶炼炉子,和相应的矿石。
其他考生都在仔细研究和琢磨炉子,唯有一个考生在玩泥巴。
那考生用泥巴和砖头糊了个如同锅盖一般、两米见方的空壳子,又在空壳子里塞满了柴火,并将柴火点燃。
这空壳子顶部留有透气孔,待柴火燃烧起来,那考生便将空壳子顶端的透气孔用泥巴糊住,只留底端的两个孔出气。
张世康觉得奇怪,便走过去问道:
“你这是在干啥?烧焦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