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调雨顺,那粮食就丰收,一旦出现灾情,那粮食产量就会暴跌,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粮食安全做得不够,只有出口渠道没有进口渠道,是不利于粮食安全的。”
“而我们今年采购的小麦主要是为了生产军粮的,这个在南洋海运中卖得很火,出海的人带一点志愿军粮,东西不重,又不占地方,几块就能维持几天的基本生活,有水就烧开了泡着吃,没水就干吃都行,主打就是一个方便能饱肚子,很受出海人的欢迎,很多船员都买,一些远洋打渔的也买,听说现在只要是远洋的乘客也都买一些备用。”
老曾却是抓住了重点,道:“你对明年的丰收不看好?今年报纸上的消息各地都大丰收了啊!”
王飞很谨慎,很认真很小心地道:“正因为丰收,我们才要大量采购,因为这几年不光是我们,加大拿、澳洲、美帝那边也是大丰收,大丰收就代表粮价低,对粮商来说粮价低就是买进的最好时机,我们现在有了压缩军粮,存储时间大大增加,几乎没有浪费的,减少了风险,这压缩军粮的利润也不差,哪怕一时间卖不出去,也能当战备粮存储着。”
老曾道:“我们荣军院的加工厂,好像设备也有一套吧,老李,我们也弄一批生产压缩军粮吧,这个粮食安全确实有必要。”老曾是个老革命,不知道是那些年饿怕了,还是察觉到了些什么。
李院长沉默了一会,他不知道老曾怎么突然管起具体事务来了,这不是他财务的本职工作啊?
王飞接着道:“院长,我同意,港岛的工厂生产不过来,东西不够卖,包装也简单普通油纸裁成四份,包一下就行了。”
老曾见李院长没有说话,道:“老李,我跟你说吧,我在闹革命那会饿怕了,这荣军院现在没有粮食储备,但是我家里是常年存了一个月的粮。我认为我们荣军院必须要存够三个月的粮。”
“我们是领导,虽然我只负责1187部的财务,但是我看哪,这个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要是哪一天粮食不稳,可就没人有心思搞生产了,没人搞生产了,我们部里的上缴任务也会受很大的影响。”
王飞一听这话,明白了老曾肯定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未雨绸缪。李院长也是个老革命,这会也听出了老曾的言外之意。
点头道:“行,加工厂那套设备是老的,不太好用,一个月的产量有限,就放在京城生产吧,小飞,你再从港岛调一套生产设备过来,放到羊城荣军院。你那里不是有2亿斤嘛,调一半过来,我们就放在羊城生产。”
李院长是有个魄力的,要就不搞,要搞就搞大的。小飞的判断一般情况都有依据,这老曾估计也察觉到了什么,不然他不会越权对具体事务进行指指点点,两人都这么坚持那就搞。粮食什么时候都不嫌多,用不了也可以往外卖,羊城离港岛近,运输方便,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