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查看了玉米移栽情况后,周老师就过来问秦雨甜:“小秦同志,你看了以后,哪里还需要改进的,你现在方便跟我说说吗?”
秦雨甜看着周老师认真焦急的模样,也就没有卖关子,直接带着周老师过去看了那几块问题大的地。
“周老师,你看一下,这块地怎么样?”
周老师走着看了一会地里的秧苗就,问题就出来了,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头,看着秦雨甜问道:“小秦同志,这个还有没有什么办法改进的?”
秦雨甜看周老师也知道问题所在,也没有拐弯抹角的,直接说出了改进方法。
“这个挖塘的也是没想到玉米树苗长高了,这点距离就小了,他现在看到的以为距离可以了,距离太宽怕地浪费了。
这个等玉米树长到抽穗了,你们要带人过来,从玉米树根到六十公分高的地方,把玉米叶修剪掉,这样保证通风,这样还有补救。
还有一块地的就要你们让人过来把玉米苗挖走,趁现在还刚移栽,挖走了也可以移栽到其它地里。
那块地种的太密了,我跟你说一下,把玉米苗两排中间的第三排挖走,就像现在栽的水稻秧苗一样,两排中间留一排的位置。
这样两边都可以通风,也保证了日照,不要想着挖了浪费,这样会比多那一排的产量还要多,多一排只会减产。
还有我今天看完后,这个玉米也是问题太多了,达不到我们最初的效果,我想了一下,玉米移栽也可以用今天水稻秧苗的方法来,两排中间间隔加大。
周老师,你想一下,拉线栽出来,又美观,还增产,也不会让你们为难,不知道距离。
我会把每株秧苗的距离和每行的距离给你们标注出来,你们按照我给你们的栽种一块试试,就会知道效果了。
在两年前,我是没有种过地,但是这两年,我看到村里人每天忙忙碌碌的,还累的要死,可是一年到头也分不到多少粮食,有时候还要饿肚子。
我就去农业站找资料,问他们种地的技术,我再集合我自己的想法,在家里实验了,才给村里开始试种的。
也是失败了两次,才把这些秧苗距离和行距摸索出来的,最开始我也是没有把握在地里和田里试种的。
毕竟我实验的是农家小院,只有一分多一点的地,还是我们大队长支持我,他先划了一块地给我们实验,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村里越种越多,我们村现在都只要拿出一半的田地出来种粮食,其它地里都改种经济作物。
现在村里人每年都可以分到几百块钱,家家都盖了新房子,以前的懒汉都积极参与劳动了。”
秦雨甜接着说:“现在我们国家最麻烦的就是没办法解决温饱问题,每年还是因为粮食问题,饿死好多人。
我也就想着老师你们都是为国家做贡献,我也就跟我爷爷说了,才会有我来你们基地上做试种。
如果这一次试种成功了,那将来我们全国温饱问题也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