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四)(1 / 2)

后汉长夜 十年卧雪 1616 字 3个月前

如果董白有两个儿子,那么对梁祯的话,她或许还有同意的可能,但问题是,她只有梁昭这么一个儿子。因此,她就更不能容许,梁昭会遇到,哪怕一丁点的危险。更莫论,这种翻过巍峨的秦岭,去征讨汉中的大战了。

“阿祯,这战阵之上,刀枪无眼。妾实在是放心不下。”董白不敢直言要是梁昭有个三长两短之类的话,因为这会让梁祯觉得,她是懦弱之人。

梁祯其实又何尝想让梁昭跟着梁琼去出生入死呢?只怪他自己太过无能,不能在有生之年,扫平孙刘,一定天下。因而,在此情况下,要想保住梁家的安危,梁家的下一任家主,就必须跟自己一样,才兼文武。否则又弹劾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弹压群英?

“灵帝曾对何遂高言:君以此兴,必以此亡。”梁祯轻轻地抚摸着董白的背脊,“祯以大兵夺得太师之位,魏公之爵。若是梁昭武德有失,只怕不久,便要重蹈祖君当年之覆辙。”

当年董卓之所以速亡,就是因为他只有一个女婿牛辅可以替他统领一部分的嫡系部众,而没有一个可以继承他的事业的儿子。因此在董卓暴亡之后,他的部曲便分崩离析了。

“可是妾身,就只有梁昭这么一个儿子。”董白满脸晶莹道,显然,她为了梁昭的安全,已经不顾打碎,她花了二十年,才在梁祯心中留下的好印象了。

“祯在之时,群英尚且不敢多心,但祯之后,一旦储君不胜其任,梁氏,族矣。”

古来所谓的能力,都是七分靠实力,三分靠天命的。因此,梁祯这里所说的能力,便是要看看,梁昭究竟是否有这个命,有这个天子之命!

如果有,那自己的太师之位,魏公之爵早晚都是他的,如果没有,那对不起了,就算自己再爱董白,这太师之位,魏公之爵,他也还是要留给梁武或梁茂。因为,这天庭诸神的争斗,向来都是以自己的三族满门来作赌注的,因此不能出现,哪怕一丝一毫的意外。在这个方面,前朝血淋淋的例子,已经太多,太多了。

梁祯话音未落,董白已是泣不成声,因为作为董卓灭门之祸的唯一幸存者,她比任何人,都要明白梁祯所说的这番话的正确性。但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将自己的毕生心血,以及自己的后半生都倾注在自己唯一的儿子身上的母亲而言,她又怎能甘心于,冒着这么大的风险,送梁昭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呢?

董白梨花带雨的模样,令梁祯很是心烦,倒不是烦董白的儿女情长,而是单纯地,因不确定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否正当,而烦恼。

因此,梁祯找到了崔琰,准备问询他对此事的看法。崔琰自从在徐州回来之后,便在太师府中主管人才的选拔事宜,这不是一件容易干的工作,因为这所谓的选拔,其实就是决定,什么人可以升官,什么人要被降职。因此在任何时代,这位置都是一个肥差兼险差。做好了,不仅能获得君主的欢心,自己也能赚得盆满钵满。可一旦做不好,惹怒了当朝的皇亲勋贵,只怕是连第二天的太阳,都看不到了。

“遍阅春秋时期的义法,储君当以长,而不以贤。骑都尉仁孝聪明,当立之以继大统。如此方才不会重蹈,袁氏之覆辙。”崔琰抚着四尺的长须,不紧不慢道。

“崔兄,这梁昭,乃白儿所生,关东士人,可会接纳他?”梁祯忽然道出了最为核心的那个问题,“只怕昭儿的两个兄弟,才更能为士人所接纳吧?”

“太师此言,谬之甚已。”崔琰笑着摇头道,“立嫡以长,乃春秋大义。故而立长,合乎名分,纵使有人心怀怨恨,亦不能在此事之上,做文章。可若立次子,则违背了礼法。是为得位不正。”

梁祯觉得崔琰或许跟荀彧一样,心中也有着自己的不能变更的坚守,这坚守,体现在荀彧身上,是为汉室天下。体现在崔琰身上则是春秋大义。因为除了劝梁祯立梁昭为储君外,崔琰还曾违背梁祯的手令,更改了梁祯“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改为以品行为先,才华为次。而这种取人之法,正是《春秋》所倡导的。

或许,崔琰活在这个时空之中,才是幸运的,因为梁祯并不如曹操那般,狠厉毒辣,故而当崔琰擅自变更他的手令之后,梁祯也没有动怒,而是顺了崔琰的意,让他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如果一直不被打扰的话,梁祯或许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决定,是否将梁昭从关中召回邺城,以安安心心地做一个继承人。但很可惜,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时间。

建安十八年三月,缉事曹忽然传来线报,称刘备方面已经做好了年内动兵的准备,虽然具体的用兵方向未知。但只要是明眼之人,都能看出来,刘备集团建安十八年的目标,就一定是这个有益州门户之称的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