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登基称帝(下)(1 / 2)

王三册封了国公、郡公十位,

剩下的全是侯伯,其中侯爵五十,伯爵百余。

子爵、男爵,更是多达的六百。

文武都给,而且是大大的给。

这么一通册封下来,基本上就是告诉所有人,他是真的决定封建海外了。

所以,都不用着急,等完成了最后中国的收复,你们也都差不多可以往外走了。

总之,大家伙表情不一,但更多还是笑容灿烂。

他们得了爵位,就意味着将来能拿到社稷,有了社稷就是有自己的宗庙和地盘,或许他日开辟一方伟业也无不可。

后续,就是关于官位的安排,王三治下,除了内阁之外,衙门被拆分成:吏、户、礼、兵、刑、工、农、商、医、驿、税、统、学、警、财十五部衙门。

现在开始安排尚书、侍郎,然后规定一些职能内迁,无诏不得外来迁入的衙门。

比如商、税、警、学、财。

然后就是关于国家的土地制度安排,首先规定土地属于国家与集体,私人只能承包使用权,没有土地的跟脚。

接着,大顺政权宣布,征税方案为地税与国税,新两税法中,地税初步界定为,以一县广域为基,向下边进行征税。

意思就是,不管一个县下属土地质量几何,他只管按照本地总面积,然后设置一个初步基数,再根据人口总数、综合生育率、三产发展指数等内容,算出每个县需要缴纳的总税,然后再根据政策进行减免。

最后,每个县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摊下去,基准农田有多少、房地产面积有多少、本地矿产税收、工业税收又有多少。

接着协调一下本省内部的发展方向,先进行省、府内部的转移支付,然后统筹上缴税赋。

这些,就是国地分税。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赋税,比如车马、轮船等地方性赋税去安排,富裕的地方多收,穷困的地方少收。

当然,这么搞,会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王三之前规定,摊丁入亩了,农民、耕地所缴纳的赋税,基本上全是国税的范畴,这玩意儿大概率会逐年根据土地使用性而变少,开垦下来的新地,头几年也没税,等能征收了,发展也差不多到了变更使用方向的时候,尤其是工业与城市的扩张,所以现在有多少耕地,未来大体就是多少耕地。

想要突破,只能去边疆寻找新的土地。

还有就是,通过这样的税收方式,逼着各个县去发展土地财政、或者三产进步,尤其是工业,之后王三会推行财税补贴工业,进而发展工业。

但土地,在之后再次分配之前,还是要推行集体化、合作化,将更多人从土地之中摘出来。

大顺政权和教员那个时代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那就是大顺只要灭了江南的明廷势力,就等于天下无敌,四周所有军政力量,都是大顺政权的血包。

所以教员时代难以实现的发展农村工业化,王三是有几率实现的。

因为工业化的产业链,将会在王三手中开始布置。

王三不会傻呵呵的将大量的工业安排在沿海,因为他推动的是中国工业化,藩属诸侯封建化,藩属诸侯的土地是藩属诸侯的社稷,然后通过资本、证券的经济形势,将诸侯们的私产,变成资源地。

所以,王三可以肆无忌惮的将物资投入内地,通过打造路网、交通线、贸易基地的方式,辐射整个天下万方。

然后通过一部分计划内交易,一部分市场化交易,保证诸侯们在国内的稳定,而诸侯们保证能给大顺提供大量的物资。

将中国变成举世唯一一个工业国。

只要中国成了唯一一个工业国,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存在战争与冲突。

大顺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对资源端的收购,将各方诸侯彻底控制在手中。

市场端与生产端都在中国,未来还有金融端的发展,可以想象等时机成熟了,大顺中国究竟会形成什么样的虹吸!

终于,十五部确定好了各级官吏,内阁则是在种光道、麻僖、贺天岸的基础上,增加有祖大寿、第悉丹迥旺波两人。

内阁定好之后,就是对明朝朝臣的清算。

“奉天应民皇帝,敕曰:前明昏暗,百僚有责,兹敕延恩侯为叛逆中国军民清算组组长,任巡境司上下从之,刘芝、朱菜为副,佐查天下不法,清算不臣,钦此!”

王三一道敕命打下来,朱由检正了正神情,穿着火红的明朝皇帝袍服站出来:“臣朱由检,领旨谢恩!”

王三穿着衮服,带着冕旒,看着下方着龙袍的崇祯笑了笑。

四周的明朝官员,也都感觉到荒诞。

王三准崇祯继续使用他的天子仪仗,同时还给他清算天下不臣的权责。

这是几个意思?

是崇祯夺舍成功了?还是王三昏了头?

又或者说,王三与崇祯之间的权力交接,是根本上的不同?

是了是了!

王三先拿的是北元的玉玺,打进来之后对内的宣称是他起义夺天下,只承接了中国正统位置,拿的是朱家江山社稷,不拿他们的法理。

而法理还在朱由检手中,只有朱由检死了,才算是大明国覆灭。

那么眼下,朱由检相当于自降身份去给王三打工,等于承认了他的臣属地位。

大明朝降等成了大明国,成为了大顺下属的一个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