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臣遵旨!”李长庚心情愉悦地致谢道,一旁的徐光启只能羡慕的份,因他举荐的不少官员都出事了,此时的他实在没脸出声反驳。
朱由校继续对广南战事下达要求道:“还是按照既定计划,朕虽然不催促他们的具体作战进度,但却要求他们必须于明年安南夏季来临前结束所有战事,同时将广南阮氏打痛,但不能打死!”
“是,陛下,臣等遵旨!”众人一同答道。
在李长庚等人离开书房后,朱由校又让人叫来了曹化淳,跟他交代了此次广南之战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同时命都督府调派支援广南的军队,以及命石柱土司兵改驻天津大沽口,并随时待命。
而此次南下的军队,除了军议中提到的禁军第十七营与海军第一营及渤海水师外,还有返回京中的狙击营两个百户,而且还让驻守武昌的山地营派遣两个千户南下参战。
此次军队调动中,朱由校并没有加强东南的军事力量,甚至连调动军队的苗头都没有表现出来,一是为了给那些潜在的危险分子留足起事的机会,二是京城及京畿附近仍然驻扎有数量不少的军队,而且现在水泥路与海路畅通无阻,可快速派遣军队南下。
渤海湾的海军第一营与渤海水师虽然南下了不少船只,但大部分的水兵与船队仍然还在,而且还有大明漕运与四海拓殖等半官半商半军的大量船队,可快速从辽东与京畿等地走海陆运送军队南下平叛。
所以,朱由校对于东南几个布政司可能掀起的叛乱并不是很担心,一群乌合之众,在南明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这些人党争与文章都是个顶个的好手,但真当大军兵临城下时,一个比一个投降得快。
随着兵部与都督府的军令不断下达,几支南下的军队纷纷告别亲友,乘坐船只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他们先在广州做短暂停留休整,在气温不再那么闷热时,再乘船西行来到了琼州府,与驻守在此的沈有容大军汇合。
此次来到琼州的近七万大军中,按照来源可分成三个派系,一个是以沈有容为主的三大水师与新近整训的广西狼兵,这部分军队约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另一个是以曹化淳与柳云龙为首的禁军系军队,这部分军队有两个完整陆军营与近一个半海军营,以及武昌山地营两个千户与两个百户狙击营,海陆军武器配备是所有军队中最好的。
这第三派系则是来自南京的守备军与操江军,人数最少,武器水准也赶不上广西狼兵,实际战力最弱,主将襄城伯李守锜也基本没参加过任何的实战。
当初朱由校任命主副将人选时,也是考虑到了三支派系军队的数量及战力,至于为何不是禁军将领作为主将,则是沈有容不仅有丰富的海战,还有丰富的陆战,而柳云龙与另外两营参将不仅年轻,而且实在经验欠缺,其中第十七营参将钟有才连平叛都没有参加,自成军之日起,就一直负责守卫京城东面的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