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平得到熟悉南陇国情况的铁钧帮助,十万大军南下如入无人之境。
六月初,历经三个月的战斗,赵彦平的大军终于攻克南陇国国都,南陇国灭。
大军在南陇国休整了一个月。
赵彦平从天下学府调派来大量学员补进各级衙门,推行新政,南陇这边暂时交给了张晋负责。
八月初,唐军进攻南闽,南闽从越国撤回军队,企图阻止唐军的推进。
无奈双方的装备太大,赵彦平利用仓库调剂的手段,一路进攻,从不用为粮草担忧。
九月底唐军就兵临南闽国都,南闽的抵抗在火器的狂轰乱炸下显得软弱无力。
十月初南闽国大王率领群臣开城投降,南闽至此灭亡。
赵彦平用了半年时间连灭两国,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不过他没有急着发兵越国,而是在南陇和南闽大肆清剿豪绅,将一切阻碍新政推行的势力或个人全部清除。
在新政面前没有任何情面可讲,这是他的态度。
上行下效,只有他态度坚定,下面的人才会认真执行。
又用了半年时间,这才将南陇和南闽官场风气扭转过来,在两地赵彦平的新政得到了下层阶级的极大支持。
许多老百姓自发为他建立生祠,希望他能长命百岁。
赵彦平心里清楚,不用多少年,现在所推行的新政必然会变样,新的权贵阶层取代旧的权贵阶层,直到那天烂到根子了,再推倒重来。
几千年历史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大多数王朝最多也就不到三百年国祚。
第二年五月初,唐军出兵越国,计划从这里一直打上去,贯通上郡,最后与大燕直接对垒。
而此时大燕已经拿下了大半个西昌国,西昌国离灭亡也就一步之遥。
另一边唐军忠毅军在江炜的带领下正在与大良交战,计划在十月之前拿下大良。
赵金刚所部则守在了吴郡,确保大晋不会从这个方向打入进来。
北方的魏武国也没有闲着,拿下吴国后,开始对大良用兵。
大良目前处于两面受敌,非常难受。
九月初,大良灭,魏武国和江炜的忠毅军在丽城碰面。
双方都很谨慎,没有直接开打。
越国方向的情况差不多,大燕速度十分迅猛,在赵彦平打下越国时将西昌国彻底占领,西昌国灭。
赵彦平这次的战略目标没有得到实现,主要是在越国推行新政耽误了不少时间。
越国多山,想要剿灭躲进山里的越国残兵和豪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山林里面版地图也不好使,被树木遮挡了视野,根本看不到里面躲藏的人。
可是如果不将这些人清剿干净,对地方上的建设极为不利。
因此他放弃了先前的计划,稳扎稳打,先率人将越国残余力量彻底清除。
而另一边卫国正式宣布投降大晋,至此大晋、大燕、魏武国以及大唐,四国鼎立的格局形成。
四国都很默契,没有动手,各自开始消化近期所得的土地和人口。
赵彦平回到了原来的宋都,现在的唐都,宋地四通八达,便于他指挥全军。
大家都知道,四国之间的战争很快就会到来,就看是谁先挑起战争。
普遍认为不是民风彪悍的大燕,就是崇尚武力的魏武国。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发动战争的居然是新崛起的大唐。
九月初大唐直接对大晋发起了战争,这又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因为与大唐接壤最多的是魏武国和大燕,想不通大唐怎么会选择离得最远的大晋。
不过更让人意外的是魏武国和大燕也几乎同时打了起来。
四国之间非常默契的各自选择了对手。
魏武国和大燕之间最后胜利者将控制住整个北方地区,大唐和大晋之间的胜利者将会决定南部区域的归属。
南北确立后,天下形势也就清晰了。
这场战争打了足足有两年。
四国都是当前最强大的国家,军事力量不相伯仲,想要赢下对方,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两年后大唐灭大晋,魏武国灭大燕,南北确立。
双方都有火器,魏武国的雷震子早就闻名天下,大唐的火器也在吞并诸国时响彻四方。
此时天下人都在议论究竟是谁的火器更胜一筹,谁会最终夺取天下。
许多人说历朝历代都是北方势力南下夺取天下,鲜少见到有南方势力北上成功的。
赵彦平也听到了这方面的议论,不置可否。
两年后,魏武国三十万大军南下,与大唐的十万大军于渭水边决战。
这一战双方都派出的是精锐部队,从兵力上来说魏武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赵彦平这次亲自出征,别看只带了十万人马,十万人马中两万人是锁子甲军,一万重装骑兵,两万轻骑兵,四万步卒,一万火器兵。
这一万火器兵配备了两千九管冲天炮台,三百重型抛车,五百轻型抛车,其恐怖的攻击力,赵彦平自己想想都感觉害怕。
当然除此外还有三十万辅兵保证这十万精锐的粮草辎重,实际上出动的何止十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