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转战鞑靼——马芳(2 / 2)

史载他“或躬督战,或遣婢将”,每年“数出师捣巢”,多次“多所斩获,寇大震”。规模最大时,马芳亲率大军奔袭四百里,捣毁内蒙古兴和地区的蒙古部落后,竟在当地旧堡垒遗址上“登高四望,耀兵而还”。马芳率主力出击内蒙北沙滩,意图重创阿勒坦主力,但阿勒坦却巧妙绕开马芳兵锋,奇袭马芳辖区宣府,攻破重镇隆庆,事后马芳因“坐寇入”之罪遭朝廷严斥,被夺去左都督职务,念及往昔战功被令“戴罪立功”。

自马芳担任宣府总兵后,阿勒坦的侵扰重点,就逐渐转向延绥、宁夏、甘肃等地区。受马芳影响,延绥总兵赵苛,大同总兵姜应熊等边将也屡次主动出击,对蒙古部落发动反攻,虽然有胜有败,但忌惮明军反扑的阿勒坦终不敢如往昔那般长驱直入,再加上蒙古部落连续数年频遭雪灾,导致阿勒坦数次南侵皆损失惨重,渐渐陷入颓势。

为扭转局面,阿勒坦集结十万骑兵,以其长子辛爱统帅,发动了对明朝边境重镇万全右卫的大规模攻击,马芳也因此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凶险一战——“马莲堡会战”。

万全右卫是明朝宣府西路长城的要冲,在明蒙战争中,它既是遏制蒙古军攻势的战略要地,更数次挫败蒙古军入侵。但阿勒坦竟一次动用了十万精骑的重兵,一旦万全右卫沦陷,阿勒坦此次南侵就将无后顾之忧,不但河北地区会惨遭涂毒,京城安全也将受严重威胁。战事爆发后,明朝迅速做出反应,兵部尚书杨博急命固原、延绥、宣府、大同、蓟镇五大总兵率精锐驰援,马芳率宣府军在正面迎击蒙古军主力,蓟镇援军从侧翼夹击,大同、延绥、固原三镇精兵于山西天成、阳和地区设伏,意图聚歼蒙古军主力。

而担任正面迎击的马芳,恰是明军战略中的关键棋子,但马芳率一万精兵刚刚赶到万全右卫北面二十里的马莲堡,即与蒙古军侦骑遭遇,继而蒙古军十万主力部队火速扑来,敌众我寡下,有副将建议立刻南撤,与万全右卫守军会合后再战,马芳断然拒绝道:“今敌气势正盛,避之必覆没,唯痛击也。”当即下令全军在马莲堡设防,升起“马”字战旗,与蒙古军针锋相对。此时大同、延绥、固原三镇援军相距遥远,蓟镇援军尚在途中,万全右卫守军兵力单薄,马芳所在的马莲堡,已是彻头彻尾的“绝地”。慑于马芳的威名,蒙古军未敢立刻发起强攻,仅派小股骑兵连续试探,马芳镇定自若,坦然应对,命令部下大张旗鼓,摆出数万精兵坐镇的假象。不明虚实的蒙古军不敢近前,仅用硬弩和土铳不断轰击,双方对峙至下午。

年久失修的马莲堡城墙在蒙古军的攻击下又突然坍塌,正当马芳的部将正慌忙修缮城墙时,马芳却断然制止,相反命令全军偃旗息鼓,甚至对蒙古军的骚扰也不再还击,一时间全军摆出了“空城计”的态势。入夜后,为试探马芳虚实,蒙古军大张旗鼓摆出全面进攻的架势,甚至点起火把彻夜呐喊辱骂,一时间“野烧蚀天,嚣呼达旦”,马芳却不慌不忙,命部下堂而皇之打开马莲堡城门,自己却在军帐里安然静坐,对蒙古军的挑衅充耳不闻。虚虚实实下,蒙古军果然上当,叫嚣整夜,却不敢贸然进攻。

“空城计”终为马芳赢得了宝贵的反击时间,次日上午,马芳亲临阵前观察,判定蒙古军正准备撤退,马芳立刻下令全军追击,先命火器齐轰,然后全军出击,明军“喊杀冲突,悍勇不可挡”。猝不及防的蒙古军再次大溃,不但被马芳追杀数十里,更被赶进了明军早已设伏良久的大同,延绥两镇精兵乘机出动,一路奋勇追杀,“沿途斩首俘获甚重”,阿勒坦再次大败。此情此景,诚如战后在杨博的奏折中所言:“此役同仇敌忾,追歼逐北,其酣畅淋漓,为九边罕见也。”对马芳,杨博更赞不绝口,称其“以汉李广之智勇,首挫寇之兵锋,当为头功也。”

万全右卫之战胜利后五个月,世宗驾崩,其子穆宗朱载垕登基即位,次年改年号为“隆庆”。穆宗即位初期颇有作为,对北部边防大力整治,而马芳也复职左都督。阿勒坦连续对蓟镇、宣府、大同、固原诸重镇发动了七次侵扰,明军严防死守,皆迫使阿勒坦无功而返,受挫之下,阿勒坦依其属下献策,经仔细筹谋,命其子辛爱率五万骑兵佯攻蔚州,待马芳中计出击后,再派精锐骑兵乘虚攻击宣府,企图重演嘉靖四十二年闪击宣府的先例。但马芳并未中计,当蒙古军奔袭至宣府后,不但见宣府重镇已经严阵以待,马芳更砍伐周边树木在城墙周边环列成栅栏,组成一道遏制蒙古骑兵突击的防线。阿勒坦见状,只得率军北撤。马芳却仍率军尾随追杀二百里,终于在长水海大破阿勒坦主力。

阿勒坦在马芳回师后,立刻集结重兵,再次发动进攻。阿勒坦兵锋逼近时,马芳尚在吃饭,闻讯后马芳当即“掷碗碟于地”,对众将大呼“且随我夺虏食”,立刻率兵出战,在内蒙古鞍子山与阿勒坦军相逢,再次击破阿勒坦,迫使其撤还。战后,马芳命人烹制美食,与此战中阵亡将士的尸骨一起下葬,时任宣大总督的陈其学闻之感叹道:“爱兵如此,方有虎师也。”

宣府遇挫后,阿勒坦转而对邻近宣府的大同地区发动进攻。而宣大总督陈其学判断失误,命大同总兵赵苛将重兵屯守在紫荆关,虽一度击退敌军,却反被阿勒坦避实击虚,绕开紫荆关攻入怀仁、山阴等地区。陈其学在盛怒之下,命时任宣府总兵的马芳与大同总兵赵苛换防,让马芳率军防备阿勒坦,而阿勒坦却转而强攻宣府管辖的威远地区,待到马芳率军驰援时,阿勒坦又率军北撤。

面对阿勒坦的侵扰,马芳决定主动出击,如他对诸将所言“非大创之不可”,马芳探知阿勒坦将主力屯于咸宁海子,随即集中全部主力出击,战前马芳严令三军,全军弃掉辎重物资,每人仅带三日口粮,以示死战之心,全军开拔,一路上“人噤声,马衔枚”,悄无声息高速急行军,抵达咸宁海子外围时,阿勒坦竟毫无察觉。凌晨马芳发动总攻,先以火器攻击,马芳的“家兵”从阿勒坦大营两翼奇袭,马芳率主力正面突击,另有一支精骑在阿勒坦逃路上截杀,阿勒坦再次中计,马芳军四面合围,驰突奔杀,阿勒坦军仓皇弃营,踩踏砍杀殒命者甚重。经一夜血战,阿勒坦终于不支而逃,明军紧紧追赶,从咸宁海子一路向西追杀数十里。

此战阿勒坦伤亡甚重,仅被擒的部落首领就有十数人,缴获战马辎重无数,史称“大创之”。刚刚就任宣大总督的王崇古阅罢战报后当场大喜道:“大同可暂无事也。”

因阿勒坦强娶其孙把汉纳吉的未婚妻乌纳楚,把汉纳吉一怒之下竟带部下家人数十人至大同投奔明朝,阿勒坦闻讯后震怒,立刻率领十余万骑兵杀至大同外围,企图用武力逼迫明朝交出把汉纳吉。但因马芳严防死守,阿勒坦丝毫未占到便宜,而王崇古深谋远虑,一面妥善安置把汉纳吉,一面向明朝提议趁机招抚阿勒坦。当时主政的高拱、张居正两位大学士皆对此全力支持,偏巧此时阿勒坦的长子辛爱虽假意发兵协助阿勒坦,其实却按兵不动,企图借阿勒坦与明朝血拼的机会谋夺权力。

在马芳小挫阿勒坦后,王崇古派百户鲍崇德为使与阿勒坦会谈,经一番辩论,阿勒坦终于屈服道“天子若封我为王,统辖北方诸部,我当约令称臣,永不复叛。”得到阿勒坦承诺后,双方达成协议:阿勒坦向明朝交还之前叛逃至蒙古的赵全等人,明朝册封把汉纳吉为指挥使,礼送回阿勒坦处。

阿勒坦逮捕赵全、李自馨、王廷辅、赵龙、张彦文、刘天麟、马西川、吕西川、吕小老至明朝,明朝也如约将把汉纳吉礼送归蒙古,为防阿勒坦报复,明朝使臣更警告阿勒坦“汝孙今为朝廷命官,不可轻辱也。”是日阿勒坦与把汉纳吉祖孙俩“相抱而哭,连连南向叩头。”阿勒坦更对明朝“遣使报谢,誓不犯大同”,交换人员后,阿勒坦主动示好,下令昆都力,吉能等蒙古部落停止对明朝边境的侵扰,王崇古也向明朝廷上奏,建议明朝“以先朝忠顺王故事”册封阿勒坦,“许贡入京”,且在边境上开放互市,从而实现明蒙双方的长期和平。虽有朝臣指责王崇古“邀近功,忽远虑”,但因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等人支持,明朝终于下诏册封阿勒坦为“顺义王”,其兄弟子侄部下皆受封都督、同知、千户等官职,在延绥,红山敦,宁夏清水营等地开设“互市”,恢复汉蒙两族边民贸易。

阿勒坦在大同北面的晾马台正式举行“顺义王受封宣誓”的仪式,歃血盟誓道“世世代代,永不复叛”。此誓果然成真,之后不但蒙古其他部落有样学样,以至“河套各部皆求归附”,且“边鄙又安,蓟宣以抵甘固,六十余年边民生息,遂长不识兵革也。”此事结束了明蒙双方的大规模战争,达成了着名的“隆庆和议”。

“隆庆和议”成功后,马芳作为大同总兵,在每年五月,都受命率精兵护送王崇古到大同北面的弘赐堡接见蒙古各部首领,宣扬明朝威德,每次马芳部皆“兵甲威武,诸部皆拜服之”。

在神宗即位后的政治斗争中,原内阁首辅高拱失势被逐,大学士张居正取而代之,随后身为高拱亲信的王崇古,被御史陈堂弹劾“弛防徇敌”,不得不引咎辞职,马芳随后也未能幸免。他担心不能通过阅视,于是贿赂武库司郎中林绍、怀隆及兵备参议吴哲、阅视侍郎吴百朋,吴百朋告发此事,奏请朝廷提审马芳。经兵部尚书杨博说情,神宗革去马芳的职务,勒令他“归家闲住”。

阿勒坦向朝廷索要封赏,并威胁要兵戎相见,朝廷立刻命马芳挂印,充任宣府总兵官。马芳到任后,整治兵马,在宣府郊外率领骑兵举行了数次“游猎”,蒙古各部闻讯后大惊道:“马太师归也。”阿勒坦急忙向朝廷“奉表谢罪,痛悔前过。”原本一触即发的兵祸就此消解。马芳因病请辞,解甲归乡,在家乡蔚州逝世,享年六十四岁,神宗闻讯后,按例赐祭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