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梁会盟(2 / 2)

算上中山王姬尚、鲁庄公姬同、离阳上柱国徐晓,一共十七路诸侯相聚于大梁。

“各路豪杰,本王今日在此以盛宴款待诸位,实为天子蒙难而不安。”

“伐越大军刻不容缓,诸位皆是大周王侯,还请推选个德才兼备的盟主,统帅大军,直捣周王几,救天子黎民于水火之中!”

魏王说罢,站直了身子一把端起手中的华贵酒樽,礼敬各路诸侯。

“魏王,请!”

燕国太子丹连忙举杯,以礼相还。

在此同时,太子丹下意识的瞟了一眼对坐的楚怀王,然后狠狠地使了个眼色笑道:“楚国地大物博,实力雄厚,楚王更是英明神武。”

“楚王当统御十八路诸侯完成这伐越大业!”

“太子丹这是要把我往火坑上面推啊?”

楚王一头雾水,半天没有说话。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十八路诸侯结盟,盟主之位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倘若打赢了百越,还能借机瓜分疆土,若是盟军败北,那么这领头的诸侯国还不得被勾践灭国吞并?

所以各国诸侯都是各怀私心,表面联盟,实则是一帮相互算计的老狐狸,就算说成乌合之众也不足为过。

战国七雄中唯楚最大,齐最富,魏最强,秦最坚,所以也只有四王最终能够坐稳合纵大军的位置。

秦王嬴政自幼与太子丹交好,可是如今太子丹不仅不为燕国,也不至于推举与秦国有过节的楚王啊?

秦王听了太子丹的这番话,那可是打心底里的不服啊,秦王板青着脸,想到少时与太子丹的友谊,到如今却已是渐行渐远了。

秦王满脸不悦,只是独自喝着闷酒。

一连三杯酒美吞入腹中,随后摆出极其不屑的姿态怒斥道:“尔荆楚乃外室诸侯,不过一介南蛮,有能能为担任义军盟主?”

“寡人若得十八路诸侯拥戴,定叫百越不复存在!”

满座诸侯无不意外,如此挑衅的话语,怕不是争风吃醋?

能将强大的楚国称为南蛮的,除了当年四海臣服的大周,以及现在的称霸天下的百越,恐怕其他诸侯不具备这种实力吧?

秦王的话语,很明显是要压楚国一头,可是其他诸侯也不是泛泛之辈,岂能容虎狼之秦猖獗?

“秦王年少,血气方刚,难堪此等重任。”

“眼下魏王雄才大略,若推举魏王担任义军盟主,实乃众望所归!”

“齐王不减当年桓公之志!更何况齐国乃东方六国之首,齐王为盟主尚可!”

“你放屁!寡人如何难堪重任?”

争论半个时辰后。

经过各国王侯相互举荐,大梁城中最终以齐王、魏王成了最佳人选。

楚王先祖自立为王未得天子分封,故而为列国王侯而不耻。

至于秦王祖上为天子养马,因养马之功敕封为秦王,一直以来都是列国中的笑谈。

齐国有始祖姜太公,又兼齐桓公雄霸天下,所以齐王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名正言顺。

魏国从三家分晋开始,变法强国后雄霸中原,所以魏王是不会寄人篱下,更不会放任齐王担任盟主。

魏王心思深沉,假装出一副庄严肃穆的形象,其实内心比任何人都想义军盟主的位子,只不过不敢公然声张罢了。

“齐王王年事已高,才疏智浅,寡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若是齐王与寡人耽误了伐越大业,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不过寡人可以让武安君来担任义军盟主。

“试问天下除了二十年前的兵家圣人,还有谁能比得上亚圣?”

魏王率先将盟主之位甩给吴起,此计可谓是用心良苦。

整个筵席上居然无一人反对,因为确实没有人比亚圣吴起更适合担任义军盟主。

即便是兵家圣人孙武也不敢说自己能够完全胜过吴起,所以当魏王提出让吴起担任盟主时,齐王没有吭声,列国诸侯也没有人能够举出如吴起一般的兵家圣贤。

魏国号称是三晋之首,表面上和韩国,赵国称为兄弟之国,实际上也是空有面子,但是面对七国诸侯和十八路诸侯,这两位兄弟国似乎是跟魏国站一条线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

三晋推举吴起,其余十五路诸侯也只能接受现实。

“微臣吴起叩谢大王恩典!吴起定然不负我王重托!”

吴起起身跪拜,一把接过魏王递过来的剑印。

“汝一届武夫,区区魏国武安君,何德何能统率十八路诸侯王?”

中山王有些不满,直接对吴起提出质疑。

可是质疑兵家亚圣,又有几人能比肩亚圣的军事才能?

当中山王这番话就注定他日被韩赵薇三晋瓜分的悲剧。

吴起既为十八路诸侯义军盟主,魏王又令宰牛杀羊,犒劳十八国士兵将士。

诸王则是听从亚圣吴起的安排,商议进兵之策。

“今奉大义,进位盟主;诸侯听令,然后进兵。”

“吾等愿听盟主调遣!”

很快十八路诸侯放下颜面,屈居于吴起之下。

吴起手执盟书,身披甲胄步步走上祭坛,再三焚香祭拜后,口中念念有词道:“大周不幸,王权旁落。逆臣勾践,暴虐无道。为祸苍生,百姓遭难。”

“吾等惧社稷沦丧,结盟合纵,共讨恶贼。凡我义军,齐心协力,皇天可见,后土为证!”

读完盟书,歃血祭天。

十八路诸侯慷慨豪言,百万将士威武雄壮,百官涕泗横流,无不欢喜若狂。

随后,吴起升帐定坐。

以战国七雄排位分次,大小诸侯分两行依爵位分列,大小不依。

然后推选出副盟主,押送粮草辎重,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