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冬雪化作刺骨寒(2 / 2)

其实我早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我们本有很多机会可以提前进行决战,但中军参谋部和五军都督府却一直采取小规模的战斗策略。

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按照我的原计划,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已经班师回朝了,但不知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决定全军出击。

我甚至多次私下批评他们的决策非常不专业,但我没想到拖延的后果会如此严重。

“叶青,快!给我找一件披风过来。跟我一起去中军大营!”我急忙穿上一件大袍子后,我和叶青不顾营中的规矩,骑马直奔中军大帐

。途中我能明显感受到士兵们的士气在一夜之间变得非常低落,甚至在看到他们训练时都显得无精打采!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报告大帅!末将李安如求见!”到达中军大帐时,我还没来得及等马刹住就立刻翻身下跪报告。

“进来吧!”大帐内传来了朱瞻基平淡的声音。

进入大帐后我发现除了我之外的高级将领都已经到齐了。

朱瞻基坐在上首的位置,他的左边是朱高煦,右边是张辅,而郑亨则颤颤巍巍的站在一个巨大的沙盘旁边似乎正在准备说些什么。

“安如,你来了。”朱瞻基的声音在宽敞的帐篷中回荡,打破了原本的寂静。

“启禀大帅,末将刚刚才得知整个开平以北全境大雪心急如焚才赶到此地,没想到众位将军及大帅都早已到达,末将惭愧。”我急忙向朱瞻基解释,同时也向在场的所有将军表示歉意。毕竟让这么多的大佬等待一个小辈,确实有些不妥。

“没事,来了就行。就怕你平常军务繁忙,想不到此处,呵呵。行了,众位将军,咱们该到的人如今也到齐了,接下来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朱瞻基轻描淡写地回应了我,然后示意大家开始今天的讨论。

郑亨首当其冲地站了起来:“见过大帅,见过各位将军。今日这等状况,对你们可能是始料未及,但对老夫而言,心中早有预想。所以自从大军到达前线以来,老夫总是不停地催促和安排大家各自领兵,多处出击。”

他继续说:“大家也能看见,战果斐然。如今敌人联军已被我们消灭大半。据前线斥候来报,敌方主力现在最多不过三四万。只需一场大战,便可彻底将其歼灭,北境永宁!”

朱瞻基听后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郑老将军所言极是,不知众位如何做想?”

我仔细地听着郑亨的分析,虽然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细细思考后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正当我还在琢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时,却发现众人都已经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纷纷拍马屁,似乎并没有决战前的紧张感。难道他们真的太轻敌了吗?

在这间屋子里的人,除了我之外,都是身经百战、狡猾如狐的老将。他们在战场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绝不是可以轻视的对手。

换句话说,他们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会打仗的一群人。但为何此刻他们看起来如此轻浮?

在一片歌功颂德当中,我将眼光放到了朱高煦的身上,而此刻的他稳坐泰山,像一尊泥塑的菩萨,一动不动,这完全不是他的性格!

他也没有跟我进行一次眼神上的对视,似乎心思早已不在这里。

“各位将军,大帅,末将虽说品级不高,威望不甚,但末将还是心中有些疑问,想在此地与各位说说。”

既然朱高煦选择置身事外,那么我就入这个局吧,总不能在他们谈笑之间就决定一件关乎十万大军的事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虽然我一直以来都不愿意和这些事情有太多的牵扯,但我也绝对不会轻易地漠视他人的生命。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人命绝不是草芥,就算只是那些负责搬运粮草的民夫,他们同样也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

终于,当我说出那句话后,朱高煦的目光落在了我的身上。然而,我却敏锐地察觉到他的眼神似乎在向我传递某种信息,不停地眨动着。但由于整个大帐内都是人,他无法做得太过明显,只能用这种微妙的方式与我沟通。

见我没有理解他的意图,他焦急地看着我,最后脑袋微微左右摆动了几下,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希望我能够置身事外,不要参与其中。可是,如今我已经站在了这个位置上,如同箭已离弦,无法再回头了。

“各位,末将首先想提出一个疑问。郑老将军,您说您对现在的情况早有预想,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等到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才火急火燎的去跟敌军决一死战呢?为什么不在天气尚可,还未入冬之时,就一举消灭敌军?

末将实在难以理解将军的想法,末将是最先一批到达开平城的人,在这段时间里,敌军已经多次全军集结,我们明明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直接大战一场,但每次都选择了避其锋芒,为何非要等到现在才开打呢?

末将深知,入冬后,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对于我军士兵来说极为不利,而且粮草运输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原本我们完全可以在天气尚未转冷时就出击,以绝对优势击溃敌军,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此外,末将还有一个疑惑:我们如何能确定在入冬后的大雪纷飞之际,瓦剌、鞑靼等部还会愿意与我们展开决战呢?

倘若他们选择避开我们,分散隐匿于茫茫大漠之中,我们又该如何在风雪交加的漠北地区寻找并消灭他们呢?

难道我们要带着十万大军在北境苦等,直到来年夏天吗?若如此,我们最终恐怕只能无奈撤军,再次空手而归。

声势浩大的写了讨贼檄文,最后却灰溜溜的打道回府,那这样对于整个漠北,包括兀良哈、女真人,甚至西北的亦力把里,我们大明都会成了一个笑话。

我敢保证如果我们这次北征并无建树,迎接我们的便是整个大明北方的不断侵扰,安南、交趾也会伺机而动。我们不说成为千古罪人,但至少会成为宣德这一朝的罪人。

此外,这次北征也是对皇帝陛下和朝廷的一次考验。如果我们不能取得胜利,那么皇帝陛下的威望将会受到影响,朝廷的统治也会受到质疑。

百姓和文官大臣也会对我们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到了那时,我们又何以自处,皇上,您又何以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