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后者是秦惠文王的嫡长子,按照宗法制,不出意外的话绝对是嬴荡继位,这样列国不对他产生极大的关注才怪!
在他们看来,秦王荡应该是一个重武好战的国君,类似于商纣王、吴王夫差这样的君主。
不怪魏王嗣他们如此认为,盖因他们听闻秦王荡就有个喜好,特别喜欢举重。
众所周知,秦国地处边陲,远离中原,常年与游牧民族作战,气候干冷,环境恶劣,人人尚武好斗,少礼节而蛮风盛,加上为一统天下,大力鼓励参军,以军功论赏。
故而本就尚武的秦国,若是在更加暴戾恣睢,好战嗜杀的国君的统治之下,势必进一步穷兵黩武,最终让秦人自食恶果的。
但是,让包括魏王嗣在内的山东诸国的大王们大跌眼镜的是,秦王荡所表现出来的侵略性是很强,但是其并非是盲目地做事,盲目地扩张的。
秦王荡心思缜密,似乎每一步都被他算到了!
“大王,你犹豫的应该不是以何种姿态对待秦王荡,而是如何应对秦伐义渠之事吧?”
“正是。”魏王嗣叹气道:“历代秦君皆有狼子野心,至嬴驷一代,秦国称王,嬴驷、嬴荡父子皆是一代雄主,锐意东出,野心勃勃。倘若秦王荡如秦惠文王灭巴蜀一般,把义渠灭了,秦国便没有后顾之忧,国力也将更上一层楼!寡人为此感到深深地担忧。”
“大王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秦国世居西隅,我魏国与义渠之间有数千里之遥,中间隔着一个偌大的秦国,鞭长莫及,倘若秦王荡铁了心要灭义渠,如之奈何?”
“芒卯,你的意思是,让寡人坐视义渠被秦国吞并吗?”
“秦人与义渠人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四百余年,秦国屡占上风,乃至于在秦惠文王的时候一口气夺取义渠二十五座城池,但始终无法消灭义渠人。大王,义渠人悍不畏死,他们与中山国的鲜虞人一样,以战死沙场为荣,以忍辱偷生为耻,所以说秦灭义渠,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善!”
魏王嗣又道:“秦灭义渠,不可能一蹴而就,寡人之所虑者,莫过于秦王荡之心性。嬴荡之野心,比其父嬴驷更甚,其所展现出来的侵略性太强了。秦国益盛,东出之势就愈发无可遏制!秦国东出,魏、韩首当其冲,现在秦王荡表面上结好我魏国,但谁知道日后秦魏两国是否交恶?”
听到这话,芒卯与太子遫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魏国的有识之士不少,他们心里都很清楚,秦国益强,其邻国的处境将会变得十分危险。
“大王,更长远的利益咱们谋划不到,也无法谋划,但是当下的形势便如此。”芒卯叹了口气说道:“朝中的倒秦派不少,但臣只忠心并效力于大王一人。臣说一句在理的话,还请大王勿怪。”
“请讲。”
“如今天下大势,有魏、秦、齐、楚、韩、赵、燕七大战国,诸如中山国、宋国之流,虽已称王,但稍逊一筹,而鲁国、薛国这般撮尔小国不值一提。七大战国中,以秦、齐、楚三大霸主国为最强者,其余四国次之!”
芒卯摇摇头说道:“大王,我魏国处中原四战之地,东与齐国、宋国,乃至于薛、卫、鲁等几个泗上小国接壤,西与秦国接壤,南与韩国、楚国接壤,北与赵国接壤,这种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天然的优势,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劣势。”
“芒大人,此话怎讲?”魏王嗣还在沉思,这时坐在一侧的太子遫就出声询问道。
“说是优势,凸显于文侯之时。文侯是我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天下进入大争之世以来,文侯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使魏国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时至今日,我魏国之富裕依旧甲于天下。所依靠者,莫过于地利。”
太子遫闻言,微微颔首。
魏国的周边国家中,各有各的特产。
秦国的家畜、皮革、玉石,赵国的布帛、枣栗、家畜、皮革,楚国的鸟兽、橘柚、茅竹、丝绸在当时都很有名,魏文侯鼓励魏国百姓从商,参与各国土特产贸易,魏国获得了大量的商业税,国库十分充实。
而魏国初立之时,魏国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地处中央,易攻难守。
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
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等为将,攻掠中山国、秦国、楚国;以李悝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自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文侯在位五十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向北越过赵国,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
而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芒卯又道:“至于说劣势,这一点大王和太子应该都很清楚。秦国自献公起,历孝公、惠文王,到现在的秦王嬴荡,整整四代明君发愤图强,励精图治!而我魏国自文侯起,历武侯、惠王,到现在大王这一代,亦是四代明君。为何秦国的国力蒸蒸日上,而我魏国自惠王晚年之后便走了下坡路,到大王治下才勉强挽住颓势,开始中兴?”
“这……”
“是地理之弊也!”芒卯沉声道:“秦有崤关、函谷关之险,处四塞之地,完全可以闭门造车,不理外事,而我魏国却不行。魏国地处中原,膏腴之地,人人觊觎,文侯、武侯之世,乃至于先王的时候尚且依靠魏武卒的犀利,横行天下,列国宾服,而不敢冒犯。”
“但是在先王之世,先王把咱们魏国的霸业推向了顶峰,也是先王把魏国带到了低谷!当时魏东败于齐,南辱于楚,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全然没有霸主魏国的气势,魏国之国力便一蹶不振。如若没有大王这些年来的励精图治,可能魏国之倾颓之势无可挽回,便连韩、燕、赵这样的国家都有所不如了。”